萤火虫‖新父母晨诵+晨诵启思177
张爱敏
【新父母晨诵】
我对孩子们说,母亲下班回来了,用你们的心去听听她今天的心情好不好。人的心情有几十种,引起每种心情的原因也有几十种。你可以从妈妈的眼神和动作,由她对你的态度,去感受她的心情是平静还是焦躁,是快乐还是忧伤。你要根据妈妈的情绪状态调节自己的言行。——(《睿智的父母之爱》,第81页。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11月版)
萤火虫微语主持:朱永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的人,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喜爱和尊重。正如爱祖国要从爱妈妈开始一样,让孩子学会观察妈妈的表情和心情,也是培养孩子细腻的观察别人的表情与心情的开端。妈妈下班回家时,心情是好还是不好?妈妈遇到了怎样的故事和遭遇?妈妈情绪不好时你如何安慰?妈妈情绪愉快时你如何分享?这些都是孩子在生活中应该体会和学习的。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就能够学会将心比心,学会心理换位,学会理解别人的遭遇,分享别人的快乐,成为受人欢迎的人。
【我的微语】
亲爱的新父母们,晚上好啊!请教会孩子在体察母情中孕育一生的温情与智慧。
当“母亲下班回来了”这句再寻常不过的话,与“用你们的心去听听她今天的心情好不好”这个不寻常的要求相结合时,一种深刻的教育图景便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家庭指令,而是一把开启孩子情感世界与社交智慧的钥匙。它超越了“听话”的范畴,进入了“读心”的更高境界——不是用耳朵去听言语,而是用心去聆听情绪,去解读那些未曾说出口的故事。
我们身处的时代,充斥着“自我”的喧嚣。许多人如孤岛般存在,挥舞着“个性解放”的旗帜,却在不经意间筑起了理解与共情的高墙。他们习惯于表达,却拙于倾听;善于索取关注,却吝于体察他人。最终,这样的人往往在人际关系的泥沼中步履维艰,因为他们世界里回响的,始终只有自己的独白。而《睿智的父母之爱》中所倡导的,正是从家庭这个最微小、最温暖的社会单元入手,在孩子心灵最柔软的时期,播下“体察他人”的种子。这颗种子,首先在母亲这片最肥沃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学会体察母亲的心情,是孩子情感认知体系的第一堂实践课。 人的情绪何其复杂,如同一幅由几十种原色交织而成的画卷,而每一种色彩背后,又有几十种不同的成因。当孩子被引导去观察母亲的眼神是明亮还是黯淡,动作是轻快还是沉重,态度是温和还是急促时,他实际上在进行一项精密的情感解码工作。他需要调动观察力、联想力与判断力,从这些非语言的信号中,分辨出那是工作顺利带来的“喜悦”,还是奔波疲惫带来的“平静”;是遭遇不公的“忧伤”,还是 deadline 迫近的“焦躁”。这个过程,远比背诵情绪词汇表来得生动和深刻。它让孩子明白,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波澜起伏的世界,而理解这个世界,需要耐心、细心与关心。
更进一步,这种体察是培养共情能力与社会适应性的基石。 教育的终极目的之一,是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世界和谐共处。当孩子能够准确感知母亲的情绪后,他便面临着下一个更具挑战性的课题:“我该如何做?”母亲情绪低落时,是递上一杯温水,保持安静,还是用一个拥抱给予无声的安慰?母亲心情愉悦时,是欣然倾听她的分享,还是用灿烂的笑容回应她的快乐?这种“根据妈妈的情绪状态调节自己的言行”,是最初级的“社会情境模拟”。孩子在此过程中,学会了心理换位,懂得了尊重他人的情感边界,也掌握了如何用恰当的行为去维系和滋养一段亲密关系。这种能力,未来将无缝迁移到他与朋友、同事、伴侣的相处中,使他成为一个“知冷暖”、“懂进退”的、受人欢迎的人。
这更是一种双向的情感滋养,构建起健康亲密的亲子关系。 许多亲子矛盾,源于情感的错位与理解的缺失。孩子一味地索取,父母无底线地付出,最终一方习以为常,一方心力交瘁。而当孩子开始尝试“听”懂母亲的心情时,一种珍贵的互动便产生了。母亲不再是一个功能性的“照顾者”,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完整的“人”。她的付出被看见,她的疲惫被理解,她的快乐被分享。这种被家人“看见”的感觉,对于母亲而言,是莫大的精神慰藉。对于孩子而言,则在付出关心与爱的实践中,收获了责任感与价值感,体会到情感流动带来的深层满足。这种基于相互理解的关系,远比基于单向服从或溺爱的关系更为牢固和健康。
“爱祖国要从爱妈妈开始”,此言不虚。一个连最亲近之人的情绪都漠不关心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对更广阔的社会群体产生真正的责任感与同情心。对母亲心情的体察,正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传统智慧在现代家庭中的微观实践。它培养的是一颗敏锐而温暖的心,这颗心能感知他人的处境,能悲悯他人的遭遇,能分享他人的喜悦。
让我们作为父母,勇敢地、智慧地向孩子敞开我们的情绪世界吧。不要永远扮演无坚不摧的超人,允许孩子看到我们的疲惫与忧伤,也邀请他们进入我们的快乐与宁静。引导他们,从“用心听听妈妈的心情”开始,一步步走进广阔而复杂的人类情感森林。这堂课,没有固定的教材,却关乎孩子一生的幸福;这堂课,不在明亮的教室,却在每日归家时那一声温暖的问候与凝视之中。当我们教会孩子以心听心,我们便是在他们心中点亮了一盏永不熄灭的灯——这盏灯,将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最终让他们成为一个真正富有情感智慧、能与人、与世界温柔相待的、完整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