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初读《大学》

初读《大学》

作者: 当下的陈冬 | 来源:发表于2020-08-07 23:45 被阅读0次

这段时间在学习儒家四书之一的《大学》,应该在读初中是就知道了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但其中说了什么却没怎么深入接触和理解,直到现在过了不惑之年了,通过重新学习历史、接触国学,才慢慢对书中的内容和道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什么是“大学”呢?通俗来讲就叫做“大人之学”,一方面这是相对小孩子而言的“小人之学”而言的,小孩子学习识字和粗浅的道理,例如《三字经》、《千字文》等等,而“大学”是学习更加深奥的道理,“大人之学”就是如何成为大人物的学问,何为大人物呢,就是在社会上地位很高,道德高尚之人。

那么如何成为大人物呢?我们先来了解《大学》一书的架构,书中开篇就写“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儒家的三纲,纲就是纲领,是总的要求和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最首先的目标是“明明德”,意思说每个人出生时都具有光明善良的德性,只不过后面给世俗的很多东西遮蔽住了,要通过修炼彰明、弘扬人本来光明善良的德性。这种说法和佛教禅宗六祖慧能说每个人的佛性都是“本自具足”——与生俱来的,就看你怎么通过修炼去发现自己佛性是很类似的。

“亲民”是说自己明明德后,要教导身边的民众,让他们同样认识到自己的明德、弘扬自己的明德,最后整个达到“至善”的境界,也就是今天所提倡的和谐社会。

怎么能达到这些目标呢,可以了解其中的原理就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也就是说知道了自己的终极目标为“止于至善”后,心才能安定下来去思考各种问题,最后才能有所得,不会偏离方向——是不是有点像《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所提到的“以始为终”。

要成为大人物,先要“格物致知”,然后是“诚意、正心”,接下来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步步而来,先要品德端正、三观正确、出发点不要偏离——像希特勒那样就不行,然后从一个家庭、家族先管理好,然后才是治理一个城邦,到最后统一天下。

这是《大学》的大概概况,初步接触已经觉得中国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值得好好研究、学习。

相关文章

  • 初读《大学》

    这段时间在学习儒家四书之一的《大学》,应该在读初中是就知道了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但其中说...

  • 80后与国家节奏

    作为80后初的这一批人,感觉总是和国家节奏不一致。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读小学的...

  • 重新认知自己

    初读覃彪喜的《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是在2011年三月,刚度过大学的第一个学期不久。 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前,我也像许多...

  • 2021-12-12

    父爱如山 每个人都有一段快乐的童年,读初中后,就成了少年。读大学后就进入了青年阶段。 我们读初...

  •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今天,结束了一本书。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初读时,有种大学时,读《我的苦难,我的大学》的感觉。 再细读,感受到...

  • 悟“慎独”

    这阵子在读《大学》! 《大学》中有句“君子必慎其独也”,初读此句时不甚其解,读了近半月,方有所悟! ...

  • 读书心得(二)

    重读《简爱》,感悟人生。 初读《简爱》,是在大学的时候。那时候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上)

    犹记初入大学时,市面上曾经有一本书很火:《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转眼当我离开校园时,书中的内容早已忘得七七八八,不...

  • 再遇《傲慢与偏见》

    初遇,那些青葱年少的无忧时光 初读《傲慢与偏见》是在大学期间,在看了基于这部著作的同名电影,感觉剧情挺好,随后就从...

  • 初初读初中

    妈妈说,把我和思齐送进19中的大门以后,她站在门口一片茫然,因为还没有分班,也不知道体测如何进行,其实妈妈多虑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读《大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hc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