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别人说这件衣服不适合你,你还会不会买?如果别人说你不合适考这个试,你会不会继续?别人说这个工作不适合,你还要不要努力?
01
思敏跟妈妈逛街的时候,看上了一件大衣,墨绿色大气、剪裁得体、价格还不算贵。思敏兴冲冲地拿起来,在身上比对比对,觉得合适。她掏出钱包准备去结账。思敏妈看到了,一把抓住她的手,说:“这不合适你。你看你皮肤并不白皙,白天穿了这墨绿色大衣,皮肤更显黑了。晚上更惨,看都看不见你了。”哪个女生不爱美?思敏想,这件衣服穿在我身上真的不好看吗?妈妈的话完了,思敏感觉周围的人都朝她看来。如果目光有刺,她早已遍体鳞伤。思敏摸了摸这件衣服,还是慢慢地把它挂回去。听妈妈的话,选择了另外一件米白的衣服。
之后每次经过这家店,思敏总是不由自主地望向这件衣服,觉得它离自己很近,却触不可及。直到有一天它消失在店里,被某个人买走了。以后的每一次,在同样的季节,想买相似的衣服,思敏都在寻找相同颜色的大衣。终于,她还是忍不住,买了一件相似的墨绿色大衣,穿了起来,配搭着白色的里衬衣,竟然显得颇为精神。
02
读本科的时候,我们都需要考英语四六级。卓玛因为四级过得轻松,头次考六级裸考,完全没有准备。毫无意外,并没有过级。
大二下学期,继续考第二次。这次,卓玛认真多了,买了练习册,也在网上报了课程,决心这次就把六级考过。然而,事与愿违。接着是第三次、第四次……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一个考过了六级,卓玛心急又焦虑。同学都说:“不要考了,考了那么多次还是没有过。或许六级跟你作对,你不适合考试。”
卓玛思前想后,陷入了困局。自己多次努力依然毫无进步,是不是在惩罚他之前没有好好准备?所以才会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虽然极力隐藏,但是作为旁观的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她的沮丧。
一次又一次报名。卓玛在报名六级的时候,还是选择了继续参加。其时,我们已经是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了。别人问她:“你这样参加还适合吗?已经找到了工作,这个六级对你已经毫无帮助了。”卓玛说:“我认为合适,试过就无悔了。”
出乎意料地,最后一次,卓玛过级了。在她身边还有很多没有过级且深感不适合的人。有人放弃了,有人还没有。
03
身边有一个朋友麦克,他原本在一家工厂工作,接触的一切都与广告无关。然而,他的内心其实非常向往广告行业。
在明知自己有喜欢的行业的情况下,麦克在工厂中表现出强烈的情绪不安。他身边的老板和同事都说:“你有什么本事去广告行业?连做一个工人都还没有做好,也没有任何相关经验!你适合吗?”麦克投了简历,面试的时候,那家公司的老板问:“你觉得你有什么是适合在这个行业发展的呢?”麦克答不出来,毫无头绪,深感自己无用。自己真的不适合吗?
躁动的内心,促使他去尝试。麦克在业余的时间看经典的案例,深思每个案例的背后是什么样的思维脉络。又一次一次地投简历,一次一次尝试攻克广告的老板。最后,一家广告公司决定聘用他!
麦克还没有什么成就,但他感到自己适合这个行业。如果没有开始就止步,永远不会知道有没有终点。
04
李安在三十几岁之前一直做着家庭煮夫,别人说电影梦太远,他不适合。现在他家有三座小金人。李叫兽被老板批说他不适合新媒体写作。现在没有几个新媒体人不知道他的写作和营销。
不适合,就是委婉地说,你不行。
正如我们见到不适合的衣服、不适合的考试、不适合的职业。我们被他人的唇舌所局限、被他人的看法所束缚。可是,别人口中的“不适合”都是有很多的假设和规则。
请注意,那可能就是劝你放弃的魔鬼,你会动摇、会怀疑。坚定地尝试把别人口中“不适合”扭转成“适合”吧。多尝试,试过后真的不适合了,也就心甘情愿。
否则,一个不适合,百个也会不适合。永远都会成为心中一个魔咒,每天都会去想。别让自己在闭眼之时,还在后悔当初没有尝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