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鸟》相遇的时候
昨天我读了梅特林克最优秀的文学作品《青鸟》,它用一个富有梦幻气息的奇异故事,为我们诠释了,“幸福是什么?”这一古老的哲学命题。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误将物质上的满足当做幸福,而《青鸟》告诉我们,实际上只有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幸福。我真遗憾到现在才读这位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堪称“比利时的莎士比亚”的伟大剧作家的作品。与《青鸟》相遇的时候,我已经走过前半生,与《青鸟》相遇的时候,我记起来了我生命中几片最幸福的羽毛。
樵夫的儿子迪迪和女儿咪蒂梦见仙女向他们讨青鸟给孙女治病,他们出门去找青鸟,走遍了记忆国、黑夜之宫、森林和墓地都空手而归。早晨他们从梦中醒来,邻居来为生病的女儿讨迪迪最喜欢的那只鸽子,弟弟爽快地答应了,这时发现鸽子正是遍寻不得的青鸟。生病的小姑娘一见青鸟立刻恢复了健康,但不慎让青鸟飞走了。迪迪走到台前,对观众说如果谁找到那只青鸟,请他还回来。其实,迪迪看见那只鸽子变成了青色的,是因为迪迪已经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它的心中已经装满了快乐、满足、喜悦这些东西,所以在他眼里,那是鸽子变成了象征着幸福的青鸟。事实上那只鸽子仍然是灰色的。
在记忆国(怀念国)里,迪迪和妹妹见到了去世的爷爷奶奶和弟弟妹妹,与他们重逢在与过去一样的境物里是那么令人开心和幸福的事,即使因为调皮又被爷爷打了的迪迪,仍然开玩笑地调侃爷爷打人的力气一点不减当年。而弟弟妹妹回答他,即使他们从“”时间老人”手里放出之前就知道自己在世间的时间不久,可是他们还是确信和迪迪、爸爸妈妈这一段短暂的人生旅程是幸福的、满足的、开心的。因为幸福的意义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是幸福本身的过程。
许多年前我在宁波做了一个梦,那是在奶奶去世的那一年,我在梦里梦见了奶奶好好地活着,我该是有多开心能见到她,也像迪迪一样,我问她:“怎么大家都说你去世了?”奶奶说她好好的,去世一说是我的梦境。醒来的时候,泪流满面,窗外响起儿时熟悉的鸟鸣声,一时却不记得自己身处何处。谁说那眼泪都是悲伤呢?这样的梦境只会让人希望永远不要醒来,只要我们还在怀念一个人,爱就一直在,她也就一直没有去世,我深信不疑。
《青鸟》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还在怀念一个人,幸福也会传递给我们所爱之人,正如孤单寂寞的爷爷奶奶终日打瞌睡,但只要迪迪和妹妹一想念他们,他们就会醒来一样。一想念弟弟妹妹,弟弟妹妹就会从睡梦中醒来一样。
青鸟的形体、色彩都是不确定的,难以具体把握。这就像我们无法用具体的语言来描绘幸福一样,它更多地需要我们用纯净的心敏锐地感觉。幸福所象征的不是尘世中卑微而粗鄙的欢乐,不是常常趋之若鹜的官能之乐和欺世虚荣,而是与悲天悯人的博爱情怀相伴,是人在一种崇高境界的感受,而这种境界就在每个人身边。
二师兄没有出生前,我曾经在黄梅的一家福利院做义工,当时快过年了,我们正在帮老人们擦窗户,做过年的准备工作。擦着擦着,一位爷爷说:“孩子啊,随便擦下,别累着了!”这位爷爷说话的声音和语气竟然和我外公是一模一样,当时我就泪如泉涌,原来外公真的没有离开我们,我想他也一定十分怀念我们。我们把福利院里孤独的老人都当做自己的“外公和奶奶”,爱和幸福就从没有停止流淌,即使时间老人的钟声即将敲响,我相信他们也对这被叫做“人生”的旅程是满足的。
与《青鸟》相遇的时候,我想起童年快乐劳动的幸福,和爸爸妈妈哥哥割谷的情景,无暇顾及满地金黄的稻穗,汗流浃背,只关注一念——割谷,确实是幸福地活在当下。
与《青鸟》相遇的时候,我想起生完二师兄大概半年光景时,一日又习惯性早起洗衣服。听到熟悉清脆的鸟鸣,这一次真的是故乡的鸟鸣,感觉如此踏实,如此喜悦,这是经历两次生死关考验的人(生一次孩子算一次闯关)特有的幸福,这是已走过患得患失的青春年少突然撞见年轻时候母亲的脸庞扣在自己脸上的淡定和从容。我确信我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在我自己的童年和孩子的童年里,带着这内心的知足,我能够不念过去不畏将来脚踏实地地洗衣服!
与《青鸟》相遇的时候,我是迪迪年龄的3倍多了,我依稀记着自己在迪迪年龄的种种美好又刻骨铭心的感受;与《青鸟》相遇的时候,我已经走完了我的前半生,里面确乎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