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王小波黄金时代,我的感受是——既愤怒又沮丧。
这篇小说,有人说是小黄书。说得不错,里面大量充斥着,“把腿张开”,“拍屁股”,“小和尚”,“乳房”等淫秽词汇。
如果真的是怎么看的,那么你真的太肤浅了!
在文章开头,女主陈清杨,找到男主王二要他证明,她不是一个破鞋。
之所以王二证明她不是破鞋,是因为陈清扬是一个医生,王二有旧腰伤,所以他来找她是真的看病;其他人没病,还是来看病。她感觉王二能证明她不是破鞋,可是王二偏不说,居然说:“别人说你是破鞋,你就是破鞋!”
那一天,陈清杨找王二的事被人看见,以讹传讹大家就说,陈清扬和王二搞破鞋,于是陈清扬还找王二证明,他没有搞她。
可是王二说:
如果要证明她不是破鞋首先证明陈清扬是处女;其次证明王二是天阉之人,没有性交能力,可是都无法证明。
某一天,宛如流氓般王二以敦伟大的友谊为名,和陈清扬搞上了。
大家以整改思想为由,要求他们写交代材料。
起初我是这么写的:我和陈清扬有不正当关系。这就是全部。上面说这样写太简单叫我重写。后来我写:我和陈清扬有不正当关系,我干了她很多会,她也乐意让我干。上面说这缺少细节,于是王二开始补充细节:这是我们第四十一次犯案,地点后山草房,那天陈清扬坐在竹床上,月光从门里照进来,照在她身上,我站在地上,她用腿圈着我的腰,我们还聊了几句,我说她的乳房不单圆还很端正,脐窝不但圆而且很浅……
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非法性交了,这是第四十一次!这不是破鞋是什么?!某一天承认了陈清杨自己罪孽(我是破鞋),于是大家把他放了。
20年后,他们在北京相遇,在旅馆重温伟大的友谊。以前破鞋是诬告,现在破鞋变成真的。因为20年后,陈清扬有了一个女儿。
读完我以后真的是即愤怒又沮丧。
愤怒的是:陈清扬真的变成破鞋。
沮丧的是:陈清扬变成了破鞋。
都是变成破鞋,这两则有什么去呢?。
第一个是被逼的,第二个是顺从了。还是不能理解再看这句话:
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21岁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这个“被逼”就是这段文字中的“锤”字!
现实中我们被人诬告是破鞋怎么办?
首先要清晰的知道错误的看法,“我是一个破鞋”,对自己开始质问:
我变成破鞋真的好吗?肯定是不好的!
我的真是一个破鞋吗?我不是的。
他们认为我是一个破鞋是因为我的老公死了?应该找一个爱我的人结婚,好处是我成为了有夫之妇,不是偷汉子的女人,他们就能闭嘴了!
我找了一个爱我的人,再次结婚,没有搞破鞋。
理论:
情绪ABC理论创立者,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他毕业于纽约市内的哥伦比亚大学,并获得临床心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A代表:activatingevent(应激事件):发生令你难受、不开心的事实。
例如:陈清扬被诬告是破鞋
B代表:belief(信念):自我信念,自我感觉、自我臆想,不切实际毫无依据的恐慌。
例如:陈清扬是一个破鞋
C代表:consequence(行为后果):消极情绪和消极行为。消极情绪主要是:焦虑、抑郁、自残等,表现“这次完了!我绝对不应该这么做!不同意我就割手腕!”等
例如:陈清扬去找王二证明我不是破鞋,没法证明我不是破鞋。
消极行为:摆烂、自暴自弃、不愿意尝试、不愿意改变等。
例如:陈清扬和王二搞上真的成了破鞋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核心观念是:导致你摆烂、焦虑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对这件事上看法。看法受到情绪影响,所以要先识别消极情绪,常用改善方法有,逻辑质问、实用质问、现实质问。
首先要清晰的知道错误的看法,“我是一个破鞋”,对自己开始质问:
实用质问:质问要是我这么会产生什么后果?
例如:我变成破鞋真的好吗?肯定是不好的!
现实质问:质问我真的是这样吗?
例如:我的真是一个破鞋吗?我不是的。
逻辑质问:质问事件与事件存在的逻辑联系?
例如:他们认为我是一个破鞋是因为我的老公死了吧?应该找一个爱我的人结婚我不能变成破鞋找一个爱我的人好处是,我成为了有夫之妇,不是在偷汉子的女人,他们就能闭嘴了!
实验支撑:
这个实验总共有10位参与者,实验人员分别在这10个人脸上,都画了非常逼真的特效伤疤,逼真到每个人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都吓了一跳。
实验人员告诉这些人,要在他们脸上涂一些定装的粉末,但其实是借涂粉末的名义悄悄的把他们脸上的疤痕擦掉了。
接着实验人员让这10个人出门,安排他们在不同的公共场合待一天,当然这些地方都是找不到镜子的。当晚上这些参与者回来的时候,实验人员采访他们的感受,意外的是,几乎所有人都表示自己受到了歧视。
有人说:
自己在医院里,一旁的两个护士总是时不时的看她,并且两个人还在说悄悄话取笑她。
我们都知道,这些人脸上根本没有伤疤,并不会有人歧视他们,但是他们几乎都认为自己受到了歧视。
因为他们所看到的世界,不过是一个自己的大脑所塑造出来的世界而已。他们那群人也是一样的,诬告人家是破鞋,也是他们自己的臆想。
说不定那个在椅子上坐下又走开的人,可能只是临时想起其他事情,所以离开了。医院里的护士,可能只是单纯的在聊天,目光扫了几眼周围的人。
由此看见自己的看法,对自己行动影响有多么大!
结论:
在小说中,陈清扬就是困在他人臆想里,这给她带来困扰,接着找王二证明,可是王二反其道而行之,这么做是为了嘲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