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
人生一定要去一次大西北,感受西北的粗旷,感受不一样的风景,遇见不一样的自己!当我步出火车站的站台时,随着人流走出候车厅,大西北的风情扑面而来,广场上的人都是穿着外套,女子则戴着头巾,戴着墨镜。西北的阳光有点强烈,我走到广场中央,稍微停了停,回头看了看身后那座宏伟的建筑,让我的身体从远方恢复过来,我回转身体停下脚步的时候,仿佛在等待我的身体,让它快速跟上来。我回头一眼就能看出来那个颇似凤凰的建筑来。
银川站的文化图腾与空间诗学在贺兰山东麓的戈壁滩上,一座银色羽翼舒展的建筑拔地而起。银川火车站以凤凰涅槃的意象重构了交通枢纽的空间叙事,将塞上江南的千年文脉熔铸为钢筋混凝土的诗意表达。这座获评"中国十大最美火车站"的建筑,用现代结构语言重述着古老图腾的当代语法。在广场的中央,是组委会搭建的马拉松咨询处,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来组委会的用心。
一、青铜记忆的时空转译
银川古称"凤城"的建制可追溯至西夏时期,考古发现的西夏文碑刻中,凤鸟纹饰与太阳符号构成权力图腾。设计师从贺兰山岩画中提取抽象化的凤鸟轮廓,将青铜器回旋纹转化为流动的金属曲面。双层钛锌板覆盖的屋面形成16°自然起翘,既是对贺兰山褶皱的拓扑再现,亦暗合《山海经》中"其状如凤,五彩而文"的西王母神鸟意象。
二、结构仿生的技术美学
主体钢结构采用空间管桁架体系,24组斜拉索如同凤凰尾羽的金属翎毛,在力学与美学间达成精妙平衡。东西立面的菱形镂空幕墙,以参数化设计模拟青铜器夔龙纹的拓扑生长,日光穿透时在站台投射出流动的光影经卷。穹顶3600块ETFE膜材构成的渐变肌理,重现了西夏王陵出土金箔的氧化渐变效果。
三、场所精神的时空折叠
中庭28米挑空空间内,悬挂的青铜编钟装置与数字屏幕构成时空对话装置。当高铁穿行时,震动传感器触发编钟共鸣,声波在玻璃穹顶形成的声学穹窿,重现了古丝路驼铃与现代铁轨的共振频率。候车座椅的曲面造型源自贺兰山岩羊角的三维扫描数据,将游牧文明的动态韵律注入工业设计。
这座日均发送旅客2.3万人次的交通枢纽,用建筑语言解构了"传统-现代"的二元对立。当凤凰造型的雨棚在暮色中泛起青铜光泽,西夏故地的时空褶皱在钢构网格中渐次展开,完成了一场跨越三千年的文明对话。建筑不再是冰冷的容器,而是承载集体记忆的文化母体,在钢与光的诗性重组中,续写着塞上江南的当代传奇。
从广场出来,去预订的酒店,酒店距离广场只有几百米,穿过一条大街就到了,酒店老板是一个40岁左右的男人,和他交流有点费了,他说话有点听不懂,最终,勉勉强强的理解了,我住的房间在3楼,房间不大,一个窗户朝着过道,我也就没有再打开,简单收拾一下下楼去吃来宁夏之行的第一顿晚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