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大概有这样三类人:热爱者,无思考者和被迫生存者。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热爱者大概率是最幸福的。还有什么比“每天都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更让人身心愉悦的呢?我想,这种人大概率也是长命的,因为他们的荷尔蒙分泌更旺盛,身心处在正向的没有压抑与痛苦的状态中,身心皆健康。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我的一个同事从事教育工作10年,毫无倦怠,每天依然风风火火,教学、教研、产品内容开发样样精通,一个幸福的人。需要向他学习的东西很多。
无思考者可能很悲催,这种人对于工作能少做就少做更谈不上热爱。不止对工作如此,对生活也是如此,浑浑噩噩。我身边就有这种人,年龄挺大了,无成绩无对象,生活无望。外看很仙,实则遇到瓶颈遇到问题时照样抓耳挠腮,但他似乎有解决的本领——逃避——这里不行,逃去那里。最终整个生命的最高体验和认知停留在大学阶段,尽管这个阶段的认知也就高中水平。
最后一个是被迫生存者。这是浮世中的大多数。这不只是自己的选择造成的,更是这个时代造成的。回看改革开放之初,当然现代也有——有多少人喜欢工厂里的流水线工作?有工人曾恨恨地说,绝对不会再让自己的孩子做这种工作!可是,即使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也会被社会所迫,大多数人不得不选择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位置去“生存”。生存大于一切。被迫生存者当然也会有自己的梦想,或许也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可是,他们被社会裹挟着,可能一辈子也不敢去尝试一下自己的梦想和所爱。这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我们没有理由去诅咒时代,像狄更斯的小说中说的,其实任何的当下都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作为众多被迫生存者中的一员,我们必须学会突破,而突破的关键在于“思考”。独立于“三界”之外,成为一个思考者,我们的“被迫”就会是暂时的,绝不应该让当下的境遇困顿我们一辈子。想一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想一想自己当下最缺的是什么,想一想如何利用“时间”这一工具去实现目标,想一想如何合理安排当下和未来。当然“想一想”是一种简化的说法,我们需要一想再想,每天都想,想不清楚了就去搜索就去读就去写,当你身上的所有细胞像小磁针一样齐刷刷地指向一个目标时,相信我,奇迹一定会出现。这时,你会感谢自己,感谢这个时代。
写得很抽象。我试着把自己的过去、当下和可预测的未来所做的和可能产生的结果都思考一遍,发现,抽象的东西真的挺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