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认识我的朋友说,我这个人是“下头男”。
举个例子:
我:听说你们周末要出去玩,羡慕哦。
朋友:你要不要一起去啊?
我:你们计划去哪呀?(内心想去
朋友:我们上午去....下午去.....(说了具体的安排
我:怎么去呀?(思考会不会花很多钱
朋友:坐公交车。
我:都有谁啊?(担心会不会花太多时间
朋友:有×××、×××
我:晚上几点回来呀?(觉得有些同学不太熟,会不会尴尬
朋友说:大概八九点吧。
我:啊,这么晚啊,那我还是不去了吧。(顾虑终于战胜了想去的兴致,于是就此放弃
后来看了他们拍的照片,心想:“卧槽,我好后悔!”
有些人就是这样,遇事喜欢自我拉扯,自我否定,不断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劝自己放弃改变。
于是到最后什么事也做不成,还经常陷入对于错失机会而产生的后悔情绪中。

前段时间,一位朋友在聊天中说到,他们班上的同学准备组队参加科技创新比赛,朋友一向对这方面感兴趣,想加入团队,但从同学们的交谈中得知,报名参加的人很多,所以朋友犹豫了。
朋友的性格比较细腻,遇事总爱想得太多,很容易就陷入纠结之中,所以在面对他的“诉苦”时,我安慰他说,别想太多,赶快报名吧。
第二天,朋友又沮丧地对我说:“昨晚团队里的同学在群聊里公开招募队员,但当我把‘我想参加’输入聊天框后,又觉得班上比我优秀的同学这么多,我怕占了名额却不能胜任,拖大家的后腿。于是,我没有把这句话发出去。”
我在屏幕叹了口气,继续开导他:“你以前不是告诉我说,上了大学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吗?现在机会就在眼前。”
朋友听了我的话,好像有被鼓励到,告诉我说明天再去争取试试。
第三天,他再次后悔地告诉我:“昨天上课的时候,我特地坐在团队里的朋友旁边,但我们聊的话题完全不在点上,直到下课我都没有把想加入团队的想法说出口。
我看着屏幕上的文字“咬牙切齿”,没有继续停留在这个话题上,只是在聊天的最后告诉他:“很多想要的东西,还是需要自己去争取。”


在朋友经历第二次“失败”后,我没有继续鼓励他,因为我知道他大概很难主动去争取这件事情了。
这种从“想要”到“算了”反复挣扎的过程,比被别人直接拒绝还要令人沮丧。
想起高中那会儿,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告诉大家,近期会有一个红色征文活动,要在班上挑选几位同学参加,大家可以在下课的时候去办公室报名。
刚听见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心里有一些激动,因为从小喜欢看书,自诩还有那么点儿“文笔”,所以当时想的是,下课马上去找老师报名。
可后来我又想到,自己平常除了写日记之外,也没写过征文稿那样正式的文字,会不会有点难度呢?而且自己喜欢的是小说和散文,风格舒缓细腻,写得出那样激昂的感觉吗?
想到这,刚才的热情已经消退了一半,突然觉得自己好像并没有那么想参加。
下课后,我一直在门口的走廊上徘徊着,正当我想往办公室走的时候,遇见了一个平常作文写得不错的同学,他参加过好多次作文比赛了。
他问我说:“你也要去报名吗?怎么以前不知道,原来你还对这方面感兴趣呀。”
我说:“我啊,我上厕所呢。”说完,我转身向旁边的厕所走去。
最后,我选择说服自己放弃,理由是,我参加了能够拿奖吗?不如让更有实力的同学去吧。
虽然是自己做出的决定,但在那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我仍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以至于总是在想:“为什么当时要放弃啊,不去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
记得某世界著名恋爱大师曾提出“三秒法则”的概念,指的是在搭讪美女时不能犹豫,必须要在三秒内做出行动。
哪怕你只是上前去打一声招呼,都比犹豫不前要好。犹豫的时间越长,越可能产生焦虑的情绪,你的大脑就会产生无数理由来阻止自己去认识感兴趣的异性。
当然,举这个例子并不是想科普这种搭讪技巧(我要是能够领悟,还会有闲工夫在这儿写这些??
而是认为这个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这种,面对“想要”时产生的犹豫情绪。
这种犹豫而导致的焦虑,会源源不断在心中堆积。
或许最开始不会因此产生太大的心理负担,总以为自己能够行动起来,只是还需要一些考虑的时间。
但每一次的退缩,就是一次失望的累积,到后来,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养成了这种“说服自己放弃”的习惯。


一周后,朋友又发消息告诉我,其实团队里有些成员的水平和他差不多,但随着加入之后,成长得非常快,所以他很后悔。
这次聊天中,朋友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那些事情我一样可以做得很好,早知道当时就勇敢一些了。
听完朋友的话,我才发现他的性格和我蛮像的,在面对一件对自己而言有挑战性的事情时,总喜欢把它想得非常困难,还没开始做,脑子里就已经演练了好多遍。
我是比较内向(闷骚)的人,从来不喜欢当众发言,但又不可避免地要参加一些会议,便常有了发言的机会。
就算是会上只有十几个人,我也会在上台的那一刻大脑空白,心率狂涨,然后脸就开始红了。
后来我发现,当我站上台后,只要说出了第一段话,心情就会平复很多,思绪也慢慢回来了。
从那以后,如果遇到需要交际的场合,我首先做的就是把自己推到台前,这样怎么也跑不掉了。
在这过程中也渐渐发现,很多事情只要去经历了,其实没那么难。
行动之前的最大阻碍,是我们自己。
最难的,是迈出第一步之前的内耗。
人生的差距,有一点就在于,是否敢于把“想要”变为实际行动。
虽然有时候能力不足,但只要有敢于行动的勇气,就已经超过很多人了。


本来这件事情我已经忘记了,但是就在昨天,朋友突然激动地发消息和我说,团队里有个人退出了,队里的朋友问我要不要加入他们。
我说,那你赶快同意啊。
朋友说,当时我怕我又陷入纠结,于是把手机塞到舍友的手里,让他帮我答应了。
我说,这个办法好,刚好最近看上一款耳机,舍不得买,你先帮我把钱付了吧!
朋友回复我:“爬”!
写到这,我又想起当初和朋友说的那句话:“很多想要的东西,还是需要自己去争取。”
这句话,当初也是另一个朋友告诉我的。
机遇会眷顾每一个人,就算是不起眼的普通人也会有属于他的机遇。
关键是,当机遇从身边经过时,是否有即刻起身追寻的果断。
因为当我们想到达人生下一个目标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迈出第一步。
如果总是担心自己配不上,到最后可能真的就一无所有了,反倒是攒了一堆自卑和后悔的坏情绪。
就像我们有时会羡慕那些能力相近却比自己过得好的人,想着:这有什么的,我一样可以做到。
所以大多数时候,人们只会对自己力所能及却暂时没有得到的东西感到烦恼。
因为在我们因为放弃而产生的负面情绪里,有很大一部分,是认为自己有可能成功,却最终没敢去尝试的挫败感。
所以
生活远远不能只停留在“想要”
而应该是
“我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