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写作系列课】的启发,既然有系统的输出,何不配套来一个系统的输入?每月都在阅读,那就整理一个【安公子の书单】吧。
每个月将读到的书进行整理呈现,一方面弥补阅读完读书笔记滞后往往留白的遗憾,一方面督促自己强化阅读习惯。
希望这些书单不只是功能性地躺在我的Evernote里,被用作知识管理,记在功劳簿上让我沾沾自喜,更能有一些仪式化的方式,用它们构建我的精神世界,记录我的点滴变化,如果能够借此书单帮助启发到三两有缘人就是意外惊喜了。
截止现在,今年读到几本不错的好书,但因为起念于9月末,那么这篇还是整理9月阅读过的书籍,年末再将那些好书打包进行整体复盘总结。
【安公子の书单】系列的首篇,开始吧!
《别闹了,费曼先生 》

这本书我是在费曼学习法的课程学习中,被主讲老师推荐,听完课立马找到Kindle资源翻看浏览。什么厉害的人物,居然总结了一套牛X到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学习方法。
看之后,更是对费曼先生平添了几分敬意。各行各业各领域有很多厉害的人物,但是作为理论物理学家的费老先生不仅厉害在学术上,他的人生简直可以拍成一部有趣的电影。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科学顽童的故事。
书中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物理数学知识,绝大篇幅都是费老先生的笑闹轶事和天马星空:破解打开存放原子弹机密文件的保险箱,在巴西桑巴乐团担任鼓手,在哈佛大学生物系发表演讲,自学多国外语、画画……这是在学习方面表现的天赋,此外还有一美元卖专利,在酒吧成功搭讪漂亮MM……完全颠覆以往我们对科学家古怪、不近人情的刻板印象。即使他不是物理学家,也能在生活的其他方面玩的热火朝天,是一个形象鲜活的顽主和生活玩家。
和他的经历相比起来,此刻我只能日复一日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俗人的人生实在无聊乏味……
费老先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心、乐于思考以及率真的态度,如孩童般的纯洁特质。
这可以作为我一生的写照:我永远会一脚踏进某件事情中,看看到底能做到什么地步!
因此我只有一个希望:你们能够找到一个地方,在那里自由自在地坚持我提到过的品德;而且不会由于要维持你在组织里的地位,或是迫于经济压力,而丧失你的品德。我诚心祝福,你们能够获得这样的自由。
总之,这本书既能让你轻松享受,会心一笑,也能让你严肃思考,反观自我。
《槽边往事》

严格来说这不是一本书,是文章合集,和菜头在得到上的专栏,大约有100多篇文章。一篇文章篇幅不长,5分钟之内可以看完,总有一些文字能够击中我,让我感叹,为什么能够写得如此细微入心,如果是我能写出这种层次吗?差不多一个星期读完,记录的素材、金句也有2千多字。
不记得何时关注和菜头,可能是读完他的第一本合集书之后吧,之后他的文章总会在公众号里第一时间点开,就像等待一位老友和你絮絮叨叨,真实、深刻、有人情味。
接触菜头的文章之后,我最深的感触就是:和所有厉害的人讲述的那条真理一样,任何在常人面前表现出的轻而易举,背后都是时间的积累。
人生在别人眼里就是个人成就的波峰形成的连线,唯有你自己才知道,所有波谷的连线才是你默默无闻但日复一日的努力,是所有你人生巅峰时刻的基础。
痛苦都源于相同的问题:欲望太强而行动力太弱,情感太茂盛而思考太稀疏。
有一些痛苦随着时间流逝,问题要么自然消解,要么人们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要么人们实现了和自己的和解。对于他们来说,真正起作用的是伟大的时间,和他们自身的努力。
我想当我今后再次遇到低谷,郁郁不得志的时候,可以想想是否尊重了自己的欲望。
《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

讲完两个有趣的人的两本有趣的书,再来两本不那么有趣,但却是一些深刻和本质的东西。
作者斯蒂芬·平克,认知学家、科普作家,著有“人性四部曲”。他的每本书承接着相同的思路:从语言到心智,从心智到人性。
这本书讲到了一个核心的概念,
“知识的诅咒”(Curse of Knowledge) 你难以想象,你所知道的事情在不知道这件事的人看来是什么样子。
斯蒂芬提出,为什么会出现好人写出烂文章的现象,这里的好人值得是某些领域的专家、能手。原因是他们受到了知识的诅咒。
作者没有意识到,读者并不知道他所掌握的知识,也不熟悉他业内的行话,不能领悟他觉得简单得不值一提而故意忽略掉的推导步骤,更无法想象对他来说明若白昼的场景。于是,作者不肯花时间解释术语,不肯详述推导的逻辑,也不肯提供必要的细节。
简单一句话,作者并没有站在读者的角度写文章!
写作者要摆脱知识的诅咒,就首先要意识到这种诅咒的存在以及邪恶。 推到其他方面,斯蒂芬提到知识的诅咒如同腐败、疾病、熵,拖累了人类的进步。那些收费昂贵的专业精英,每年吸走大量金钱,就是为了澄清那些糟糕的文字。
我想到两点,一是互联网的用户体验,二是李笑来的文字特点。
互联网不正是扭转了传统市场中以创作者为核心,继而将关注点真正落在了用户身上,从产品设计、文案到使用场景,突破了以往学术系统、学院派知识的诅咒。
第二,就是我的写作启蒙导师,我多次在文章中推崇的李笑来老师。
他的文字没有晦涩的用词,致力于用最简单的大白话,反复讲透一个我们自以为懂的道理。最终的结果就是让他的读者培养起“一字不差的阅读习惯”,并有了看透问题本质的能力。
除此之外,关于这本书的推荐序,也不得不看,推荐序2是由安人心智集团董事长阳志平所写,里面归纳了八条聪明人的写作原则。其中有几点印象深刻:
比如:陈词滥调,如避蛇蝎。虽然这句话很多教写作的都在讲,我们的语文老师也会这么说。但是这里给出了一种新鲜有趣的解释:读者读文章就像看戏一样,沉浸其中,听到一个一个不加斟酌、暗淡无味的词汇时,读者会关闭视觉想象,仅仅在脑中划过一个个熟悉的音节……当读者被迫读了一个个陈腐的成语时,他就不会再将所读的文字转换成心里的意象,而仅仅是动动嘴唇默念而已。
另外还有“砍掉性度力与官僚体等语言的义肢”、“去掉僵尸名词”等写作原则也补充丰富了对抗知识诅咒的方法。
对于正在探索写作之路的伙伴,多看些写作类的书籍,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自我设限的小圈子,透过别人的视角找到自身的问题。
《自尊的六大支柱》

我们平常挂在嘴边的自尊,这本书的作者居然写成了一本书。那我们理解的自尊是什么呢?
当别人瞧不起、甚至是侮辱歧视的时候,我们要敢于发声并捍卫自己的人格?如果是这样,绝大多数人自尊心还是很强的,尤其在越来越提倡个人权利、鼓励多元化的当代。
但在英文字典中,对于自尊的定义侧重点更在于,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自尊心强更应该是喜欢自己,认为自己有价值,以及肯定自己配得上幸福的权利。 如果是匹配这条定义,我的自尊系数并不高,至少我还常常处于自我否定,并不喜欢现在的自己。
那梳理归纳几条,大家可以参照自尊的构成:
1、相信我们有能力学会自己想学的东西,有能力完成我们想做的事情
2、同样适用于人际亲情关系,对人际交往富有信心
3、有意识地生活,告别麻木的生活状态,看清自己
4、自我接受。我体验着我此刻的感觉,并接受这段经历的客观存在,不绞尽脑汁编排计谋使之消失,乐意以一颗宁静的心面对现实。
5、如果我有欲望,那么该由我自己去发现如何满足它们,应当为制定和落实行为计划而负责。
6、自己的幸福与否与别人无关,更不是因为他人先爱我、照顾我、替我拿主意。
7、自我维护。不能为了取悦他人而掩盖了真我,我的生命不是为了别人,我们活着并不是为了实现他人的期盼。
一旦我们懂得了上述这些实践行为,我们就拥有了选择它们的力量,选择的力量就是提高了自尊感的力量。
好啦,以上就是8月书单。
最近迷上了“微信读书”,能更加有效利用碎片时间,尤其适合我这种空闲时间溜娃一族,如果手边没带kindle,随手点开“微信读书”,直接跳到上次阅读书籍的内容,还能方便划线做笔记。短短两三天,我已读完了一本半,下个月的书单再来梳理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