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从社交上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从我提出辞职的那天傍晚,坐在回家的末班车上,透过沾满灰尘的大巴车玻璃,朦胧中窗外的晚霞愈发美丽,天色越来越暗,我后座的一位爸爸对他小儿子说:“快看,晚霞好美啊,我们马上到家了。”我假装这是说给自己听的,望着窗外越来越暗的晚霞,莫名其妙落下泪来。
在晚霞还未消失殆尽,悄悄拿出手机拍下一张美图,告诫自己,无论今后遇到何种事情,一定要记住今天这种感受。
我是一个很怀旧且容易遗忘的人,对过往那些帮助过给予我关怀的人,总是心怀一种“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的愧疚感,那些在时光中的辱骂打击嘲讽,总是被我偷偷地埋葬在心底,默默在上面盖一层布,自欺欺人道:这个世界很美好,我不曾受过伤。
我的无原则,并没有给我人生路上开阔更宽的路,它似一块块坚韧的磐石,时不时阻挡我本就缓慢的步伐,跌跌撞撞、迷迷糊糊中,我似乎是有一丝清醒。生活并不是凡事退让,别人就会给予你足够的尊重,你的善良如若没有一丝棱角,只会被人一步步逼近绝路,头破血流。
很多时候,我都问自己:亲爱的,是什么促使了你今天的性格?
昨天午休,半梦半醒中我听到窗外有人聊天,意识很想睁眼,可是无论如何挣扎着醒不来,陡然清醒,内心深处有一丝丝荒凉与落寞油然而生。
想起不知哪篇文章里看到过一句评语:你最怕什么?我最怕一个人睡午觉,那种陡然清醒的孤独感让我十分害怕。
我想起了小时候,我总是一个人在家,奶奶有很严苛的起床时间,如若超过,便会是一顿大骂。即使我早已离开家,那种恐惧感还是在我身上如影随形,它时刻提醒我,没做好就要挨骂就要被打。
我在梦里挣扎,徘徊着找不到岸边,恐惧着不知如何上岸。
丛非从老师在《自我成长的力量》里有一句话:可是你长大了,你不再是那个被随意贴上“都是因为你不够好”的标签的小孩了。
我突然顿悟,是啊,我长大了,别人再也无法伤害到我,再也不。
我平躺在床上,心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那是一种我从未有过的轻松感。
我练车的教练常与我说:有不懂的地方,你一定要问,一定要问。不然练习再多也是没有效果的。
这还是取决于我习惯性死磕的性格,遇事宁可在心底重复一百遍不知道,也不敢与人寻求帮助。
我时常在想,为什么我做了很多事也很努力的去做,到最后还是没有效果,真的是自己智商不在线?
我想起我练习瑜伽时的情景,硕大的教室,满满的学员,每一个动作我都要看一眼身旁的人,因为我害怕与他们做得不一样,可是我为什么害怕不一样呢?害怕别人的嘲笑,害怕别人讨厌我。
同时期的训练,我的进步愈发缓慢,寻找到内因,我暗暗告诫自己,试着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别人要笑就笑吧。前几天量体重身高,奇迹般的体型好看了许多,上学留下来的含胸驼背也直了许多,穿衣服更加好看了。
张德芬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察觉到自我的受限,我开始试着和周围人接触,上课时,也尽量到最前面,试着询问教练一些不懂的地方,原来,别人真的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
我重新清理了衣柜,把原来舍不得扔掉的衣服重新归类打包,捐给了爱心箱。心情莫名的明朗起来,原来,适当的把那些怀旧的事物清理出去,才能走得更远些。
我也会了做一些复杂的饭菜:酸菜鱼火锅、红烧鱼块、蒸面、拌面••••••
清理掉那些不必要的东西,保留自我原则,慢慢试着向外接纳别人的过程,我过得无比虔诚且踏实。
以前写文章,总是习惯自我陶醉式的猛打鸡血,飘飘乎乎的让人觉得自己如何努力,如何艰辛。
如今察觉,要想过得好不好,便不是夸大式的黯然落泪,而是怀着一颗虔诚、慈怀、笃定、踏实的心,一步步踏实一个脚印,每一步用力且感恩。
浮世三千,觉察、胆识,永怀虔诚之心。
《自我成长的力量》:觉察即改变
我从社交上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从我提出辞职的那天傍晚,坐在回家的末班车上,透过沾满灰尘的大巴车玻璃,朦胧中窗外的晚霞愈发美丽,天色越来越暗,我后座的一位爸爸对他小儿子说:“快看,晚霞好美啊,我们马上到家了。”我假装这是说给我听的,望着窗外越来越暗的晚霞,莫名其妙落下泪来。
在晚霞还未消失殆尽,悄悄拿出手机拍下一张美图,告诫自己,无论今后遇到何种事情,一定要记住今天这种感受。
我是一个很怀旧且容易遗忘的人,对过往那些帮助过给予我关怀的人,总是心怀一种“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的愧疚感,那些在时光中的辱骂打击嘲讽,总是被我偷偷地埋葬在心底,默默在上面盖一层布,自欺欺人道:这个世界很美好,我不曾受过伤。
我的无原则,并没有给我人生路上开阔更宽的路,它似一块块坚韧的磐石,时不时阻挡我本就缓慢的步伐,跌跌撞撞、迷迷糊糊中,我似乎是有一丝清醒。生活并不是凡事退让,别人就会给予你足够的尊重,你的善良如若没有一丝棱角,只会被人一步步逼近绝路,头破血流。
很多时候,我都问自己:亲爱的,是什么促使了你今天的性格?
昨天午休,半梦半醒中我听到窗外有人聊天,意识很想睁眼,可是无论如何挣扎着醒不来,陡然清醒,内心深处有一丝丝荒凉与落寞油然而生。
想起不知哪篇文章里看到过一句评语:你最怕什么?我最怕一个人睡午觉,那种陡然清醒的孤独感让我十分害怕。
我想起了小时候,我总是一个人在家,奶奶有很严苛的起床时间,如若超过,便会是一顿大骂。即使我早已离开家,那种恐惧感还是在我身上如影随形,它时刻提醒我,没做好就要挨骂就要被打。
我在梦里挣扎,徘徊着找不到岸边,恐惧着不知如何上岸。
丛非从老师在《自我成长的力量》里有一句话:可是你长大了,你不再是那个被随意贴上“都是因为你不够好”的标签的小孩了。
我突然顿悟,是啊,我长大了,别人再也无法伤害到我,再也不。
我平躺在床上,心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那是一种我从未有过的轻松感。
我练车的教练常与我说:有不懂的地方,你一定要问,一定要问。不然练习再多也是没有效果的。
这还是取决于我习惯性死磕的性格,遇事宁可在心底重复一百遍不知道,也不敢与人寻求帮助。
我时常在想,为什么我做了很多事也很努力的去做,到最后还是没有效果,真的是自己智商不在线?
我想起我练习瑜伽时的情景,硕大的教室,满满的学员,每一个动作我都要看一眼身旁的人,因为我害怕与他们做得不一样,可是我为什么害怕不一样呢?害怕别人的嘲笑,害怕别人讨厌我。
同时期的训练,我的进步愈发缓慢,寻找到内因,我暗暗告诫自己,试着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别人要笑就笑吧。前几天量体重身高,奇迹般的体型好看了许多,上学留下来的含胸驼背也直了许多,穿衣服更加好看了。
张德芬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察觉到自我的受限,我开始试着和周围人接触,上课时,也尽量到最前面,试着询问教练一些不懂的地方,原来,别人真的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
我重新清理了衣柜,把原来舍不得扔掉的衣服重新归类打包,捐给了爱心箱。心情莫名的明朗起来,原来,适当的把那些怀旧的事物清理出去,才能走得更远些。
我也会了做一些复杂的饭菜:酸菜鱼火锅、红烧鱼块、蒸面、拌面••••••
清理掉那些不必要的东西,保留自我原则,慢慢试着向外接纳别人的过程,我过得无比虔诚且踏实。
以前写文章,总是习惯自我陶醉式的猛打鸡血,飘飘乎乎的让人觉得自己如何努力,如何艰辛。
如今察觉,要想过得好不好,便不是夸大式的黯然落泪,而是怀着一颗虔诚、慈怀、笃定、踏实的心,一步步踏实一个脚印,每一步用力且感恩。
浮世三千,觉察、胆识,永怀虔诚之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