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与拙

作者: 方糖唐 | 来源:发表于2016-03-05 08:33 被阅读0次

  中午饭桌上有年长的朋友提起生活的运筹学,言及他每一个细节比如吃饭穿衣、整理家居、上班路线等都必经严密的流程考究,还适时进行优化。众人皆赞其缜密。

         最优化决策是个洋气的词,在我看来,就是“如何偷懒”的代名词。这种巧劲一开始,会给人很多优越感,似乎人家还是四肢触地的猴子,你便已窥知直立行走的秘密;但时间长了,只是反复琢磨如何提高效率,又容易错过许多认知事物的核心,比如学习英文单词,花许多时间在前缀、后缀和构词法的学习,一开始觉得速度大为提高,后来发现如果基础单词量不够的话,很难有本质提升。大脑的一部分是基础存储功能,对新事物的学习和认知本质上是对基础知识库的重复访问,访问得多,新知识又被添加成知识库的一部分,久而久之,人和人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就显现。但是要拓展最频繁最持久的基础知识库,用的不是巧劲,而是拙。以拙为美,以拙为固。还有很多事亦如此。与人的相处,没一点拙劲,那便是硬伤。

      话说回来,也许对于我这样从小就自动习惯于寻找各种取巧的人来说,认识到拙的重要,是一件挺难的事。但对于很多习惯按部就班、脚踏实地的三好孩子来说,运筹显然是应该反复运用的原理。

相关文章

  • 大巧若拙

    正如曾国藩先生之言,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拙”与“巧”看似对立,实则共生。天下之至巧,往往实乃天下至拙之法...

  • 巧与拙

    中午饭桌上有年长的朋友提起生活的运筹学,言及他每一个细节比如吃饭穿衣、整理家居、上班路线等都必经严密的流程考究,...

  • 巧与拙

    一场考试 一次评阅 两颗七窍玲珑心 是认真?是执着? 是在乎?是偏颇? 惊叹自己 一把年纪 竟然如此笨拙 不曾想到...

  • 拙――巧

    论拙,大多都以愚笨作答,但却不知拙中有巧的存在。 在尔虞我诈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无法见得真心,相互算...

  • 执本手为拙,弄妙手为巧

    执本手为拙,弄妙手为巧 大空 读《道德经》,与千年前的老者对话,便会发现“大巧若拙”的光芒论断,本与拙、妙与巧如道...

  • 巧燕与拙燕

    大清早,一出门,我听到的是燕子的叫声,小燕子们站在电线杆上,站成两排,还互相伸脖子叫着。这个时候,我是很欢喜的,听...

  • 《黄帝阴符经》第五篇:一双筷子毁灭了一个王朝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性,为天性,天性可分巧拙,但是这里的巧拙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

  • 守拙,是一种智慧

    老子在道德经中,曾经提到,大巧若拙,而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这是道家对拙的认识。守拙,似乎有点与儒家的中庸相近...

  • 巧拙互用

    清.秦祖永在《绘事津梁》云:笔要巧拙互用,巧则灵变,拙则浑古,合而参之,落笔自无轻佻浑浊之病矣。 清.秦祖永182...

  • 临几笔《好大王》

    隶,得巧容易,求拙甚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巧与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no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