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了本布尔迪厄的《世界的苦难》打算看一看。常常有种盲区的感觉,被自己的已知信息所限制的感觉,总想看看苦难、痛苦、悲哀的事情,那更接近于真实的世界。我不再向往精英、精致的视角向上看了,而总想向更广泛的世界了解一番触目惊心的东西。大概率会得出“原来现实如此残酷”的感想。矛盾性在于要一边追求利益但心理上不赞同,又带着温情与关怀看待世界。追求利益时固然要带些严肃和残酷。关怀的动机是什么?是公平和平等,以及看到了上位者并非靠自身努力和本事。所以要关怀运气不好的人。从法律角度讲是杀富济贫和程序正义的矛盾,以及理论和实践的冲突。
刚看完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也是今年读的第一本书。偶然在b站上看到一个up主批评余华后来的作品并不那么好了或者说平庸了,可以理解,没有篇篇都好的作家。他们一代的作家大多作品都让读者开始有意识关注弱势群体,无论写作手法和风格,这些题材的描摹都特别好。再如我刚看完的《Country Driving: A Chinese Road Trip》,让所有人的眼光从虚飘的高处落到地上来,看一看真实的生活是多么艰难。尽管人人都能说出自己的难处,但能阅读能听音乐的我除了应付光鲜的人之余也要关注土地一般的生活,否则只标榜阅读会显得它和我都很丑恶。
现在流行个词叫“向上社交”,一方面是生活所迫,但一方面我又发自内心鄙视这种表达。何为上何为下,又回到了桑德尔在《公众》中谈到的问题,说的粗俗简单一些就是运气。对于运气好的人要大力地限制他们,对于运气不好的人要给予更多关怀才对。这不是无来由正义之心,这才是人应该有的超越动物的人性,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性大多其实是动物性。当被年轻人问世间还是否有正义等词语时,我很难回答,不能说没有,但“有”字也说不出口。
为逃避那些坚韧的问题,我想到了海子那首著名的诗,抄写下来,作为自我抚慰的凭证。至少我们还可以把尴尬的注意力转向某一个方向,显得不违和。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