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作为三万分之一,参加北京马拉松,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作为三万分之一,参加北京马拉松,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作者: PhoebeBuffay | 来源:发表于2017-09-19 23:24 被阅读0次

9.17日的2017北京马拉松已经过去两天,心情还是不能平复,来写一写北京马拉松的体验。

很多跑友写跑后感受时,会不加节制地放出大量照片,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这些照片太个人化了,融入了太多的个人情感,而别人并不能产生共鸣,二来我也懒得选呀~

1、为什么要跑北马

北京马拉松应该是所有马拉松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了,去跑相当于朝圣。每年北马的中签率很低,今年报名将近10万人,最终3万人抽中。

北马的报名条件比较高,要求在近两年半内参加过全程、或近一年半内参加过半程,并且顺利完赛。抽签实行分类,参加过全程的比只参加过半程的中签率高。

正是因为这样,能够参加的选手平均水平相当高。

北马从2015年开始与国际接轨,没有半程赛事,参赛选手都是全程。起点在天安门广场,三万人同时起跑,路过的都是北京的地标,可以用脚步丈量首都,这诱惑小的了么。(今年的路线图见下图)

去年我也报过北马,那时候我还未跑过全程,中签几率很小,果然没中。今年报的时候,已经达到A类(曾经全程完赛选手),中签率大大增加,抽中了。

2、跑之前的两个月

今年上半年仅仅跑过一个半程,训练量也不是很够。北马的时间有点早,7、8月份需要大量训练的时候,天气又热。

678三个月每天都在关注天气情况,决定一周的跑步安排。再根据其他安排决定早上跑还是晚上跑、跑多久。

练跑步真的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如果不是报了比赛,我恐怕也会动力不足。想去跑比赛,训练就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不仅顺利完赛困难,身体也会受伤、甚至出危险。

事实上,整个夏天我的训练量对于全程来说,真的是不太够,也许是把空闲时间都用来更新公众号了吧,哈哈哈。但是,这两年跑步的经验告诉我,完赛应该没问题,一定要去。

3、赛前一天

比赛日是周日,周一请假一天,周六赶到北京。领装备后到宾馆已经是下午四点。宾馆选择了距离终点大概两公里处,虽然距离起点远一点,但是完赛后能够避免交通拥挤。要知道,跑完之后可是没有一点力气的。

吃了晚饭后,骑车去了终点处的奥林匹克公园附近勘察地形,顺便跑了两步。公园里和鸟巢旁边的景观大道人很多,应该有很大一部分也是第二天要比赛的。

为了不让自己太累太兴奋,没有去见朋友,晚上9点多就睡觉了。

4、比赛当天——起跑前

早上4点多起床(开跑是7:30,推荐提前三小时左右起床),吃了半饱之后出门。在宾馆的电梯里就遇到了两个背着同样包的跑友,走出宾馆,找了一辆共享单车骑去地铁站。一路上又遇到成群结队的同志。

由于时间紧,跑友们几乎都是赶第一班或者第二班地铁。所以,这个时间段的地铁车厢上,站满了来自全国的马拉松爱好者。

地铁前门站下车。根本不用关心方向,跟着人流走就对了。出了地铁站,一路都有指引,顺利找到了存包车。

这里讲一个组织者做的不太好的地方——没有更衣室,之前参加过的比赛遇到过做的好的。还好我把比赛用的短裤穿在了外面宽松运动裤里面,找个角落脱掉了。

存包之后,顺着人流,找到了自己对应的检录区。检录区有移动卫生间,数量很充足,没有等多长时间。

起跑前,7点多,已经见到了太阳,见到了北京蓝。空气相当好,没有雾霾。

5、比赛中——前三分之一

起跑前的集体预热让所有人群情高涨。发枪之后,由于我的分区比较靠后,大约8分钟后到达起跑点。按下手表上的开始,跟着周围的人流,出发了。

1-5公里,速度比我平时快很多。这种大型的比赛身心比较兴奋、准备工作充足,加上被旁边的跑友带快,前面速度快很正常。

直到十几公里,我一直保持和前面相同的速度,这时我的内心相当满意。抬头看到了5小时的兔子,心想这次5小时完赛有谱。要知道,去年的第一次全马我是踉踉跄跄接近6小时才完赛的,那时主办方的补给也不充分,而北马的补给充分是出了名的。

就这样,十几公里,并没有感到太累。

6、比赛中——中间三分之一

到了将近20公里时,开始有点饿了,赶紧补充了提供的能量胶。

从5公里有水站开始,每2.5公里都会喝水。

空气虽然好,太阳却有点大,因为怕碍事没有带遮阳帽。越到后面越觉得晒,泼在身上的水很快就干了。

通过水、海绵、冰块来给自己降温,这些东西是从来不缺的。其他补给,比如能量胶、蛋糕、香蕉、咸菜,还有没来得及看清的食物,几乎每个人都能吃得到,而且要多少有多少。

20多公里时,感到小腿马上要抽筋,于是走了一段距离,速度大大降低。

20到30这段距离都在和双腿斗争,小腿十分僵硬,曾经停下两次拉伸。哎……还是训练不够。

7、比赛中——后三分之一

这次跑步我没有带耳机,没有听音乐,只倾听周围的声音,感受自己的身体状况,其他什么都不想。

一路上跑跑看看,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并不觉得漫长。

令我意外的是,跑到30多公里的时候,周围还是很多人,说明我还没有掉队。3万人的规模,任何水平的人都有,估计在这个时点航拍也是一条长龙吧。

后三分之一的路程真的是在凭借意志力坚持。看表的频率在不断增加,每跑过一公里都长舒一口气。

小时候读到过一个故事,说一个日本选手跑马拉松,通过不同的地标分段给自己设定目标,通过不断攻克一个个小目标取得好成绩。在这时候我觉得这个故事就是bullshit,那不是自己骗自己么,明明知道终点还有很远,达到了这个“小目标”之后也还有很远……

不知什么时候,五个半小时的兔子也超过了我。后几公里有一半是在步行。那是已经是正午,太阳高照,树荫还比较少。为了不给急救人员添麻烦,我还是慢点吧。

最终成绩是五小时三十几分。

8、比赛后当天

冲线、领奖牌、领完赛补给,还领了今年新增的完赛T恤,休息、拉伸、拍照,然后回宾馆。

在这里又要夸一夸北马海量的补给了,全程我吃了四个能量棒(其实还可以吃到更多,但是我觉得够了)、五六块香蕉、一块蛋糕、好几瓶运动饮料、10瓶以上水。全部算下来估计得有六七十块钱的东西吧。

如果不是这些充足的补给,抽筋、晕倒是很有可能发生的,至少会跑不动。成绩比上次提高了20分钟,我已经很满意了。

当天下午,很兴奋地发朋友圈、聊天,洗澡后叫了一份烤鸭的外卖(到北京怎能不吃烤鸭)。晚上后又去和朋友吃饭,打破了我完赛当天下午必睡觉的习惯。

腿疼,但是当天走路并没有变形,正常人一个~(除了下楼梯)

9、比赛后第二、第三天

第二天,胳膊、腰腹也开始疼,久坐后再站起来会有一点瘸。

回到家当晚,查到了成绩证书,在28000多选手中,排名24000,北马真是高手如云,而我只是马拉松界的小学生。

第三天,上班,还是全身疼,但走路、下楼梯影响不大了。

10、整体感受

北京马拉松的各项组织有条不紊,北京的群众也相当热情。跑在公路上,听到京味儿的加油声,特别舒服。还有向选手投喂食物的群众哦,我觉得官方提供的够吃就没拿~

跑步的人群中,我见到了80岁的金婚老奶奶,见到了70多岁的大爷不止一个,见到了推着婴儿车跑步的酷爸,当然还有第一次跑全程、只求完赛的年轻人。

他们每一个人一定都有自己的跑步故事,甚至通过跑步找到了人生意义、个人幸福。

我喜欢北京,喜欢她的博大、她的包容,跑步的路上没怎么看两边的风景,只盯着前方的路,即使这样,我也能感受到一个张开双臂、等着拥抱我的北京。

一个人能找到为之奋斗的事情很不容易。我个人对于跑步还没有那么上瘾,最重要的就是想要把身体锻炼好,并通过比赛督促自己练习。

这次赛后,创造了PB(其实总共就跑了两次而已),感觉人生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作为马拉松界的小学生,我的提升空间还很大,加强训练,下次全马再提升20分钟很容易。

北京马拉松已经进行到了37届,我希望40届、50届、60届的时候,我还能去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作为三万分之一,参加北京马拉松,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xn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