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史书上都提到鲁国的“三桓”,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东周列国志》第22回中,鲁国"三桓"的形成,与公子庆父、公子叔牙、公子友三兄弟的命运及后代紧密相关。
三人都是鲁桓公的儿子,同父异母:庆父是庶出大哥,叔牙为二哥,友(季友)是鲁庄公同母弟,年纪最小。
鲁庄公去世后,三人卷入权力争斗,结局各异,而他们的后代最终形成了三大势力,原文对此有明确记载:
公子庆父野心勃勃,因谋逆夺权引发鲁国动荡,最终自尽。但其家族血脉未断,后代中公孙敖即为其后人,遂为孟孙氏。
因庆父字仲,本应称"仲孙",但为避讳他谋逆的恶行,改称为"孟孙",孟孙氏食采于"成"。
公子叔牙因支持庆父谋逆,被季友处理,但后代未绝。其后人公孙兹始为叔孙氏,食采于"郈"。
公子友(季友)两次拥立鲁君,稳定鲁国局势,功劳卓著。他食采于"费",后又加封为"汶阳之田",其后代为季孙氏。
最终,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鼎足而立,共同执掌鲁国国政,这便是历史上的"三桓"。#历史#
#鲁国三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