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六祖坛经》讲记(5)

《六祖坛经》讲记(5)

作者: 悟华Lillian | 来源:发表于2018-02-15 07:02 被阅读0次

《六祖坛经》讲记(5)演培法师

正释经文

行由品第一

《六祖坛经》行由品第一 问答默契

 问答默契

  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惠能曰:“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着槽厂去”。惠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经八月余。祖一日忽见惠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惠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

  一个人能不能成为法器,可不可成为一代祖师,从互相问答中可以了解。如玄奘要出家时,答覆郑善果问:我的出家目的:『远绍如来,近光遗法』。郑考试官听了,知道是个法器,特破例的录取。现在惠能答覆五祖所问,弘忍立知此非等闲之人,对他特别器重。这当不是偶然,实有他们宿缘。六祖到黄梅参礼五祖时,五“祖”看他其貌不扬,又似没有文化修养,乃“问曰”:你老远的到这儿来,“汝”究竟是“何方人”?来这儿向我礼拜,又是“欲求何物”?如无所求,相信不会来此。“惠能”听五祖问,老实“对”五祖“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的普通老“百姓”,“远”道而“来礼师”,“惟”一所“求”,就是“作佛”,除此“不求”其“余”任何一“物”。

  五祖听惠能的回答,虽他相貌不怎样出色,但是却有相当的根机,否则不会来求成佛,于是又惊又喜,“祖”再考验他“言:汝是”广东“岭南人”,想来“又是”尚未开化的“獦獠”,维持自己生活,是捕野兽而食,又吞噬活的昆虫之类。在唐代时,对这类野蛮人,是很看不起的,所以称为獦獠。像你这样人,开化尚未开化,怎么“堪”能“作佛”?五祖意显像你这个獦獠,既未读过什么书,做文明人且不够格,何况想作万德庄严的佛陀?佛是福慧庄严的圣中之圣,天中之天,没有高度的智慧,未修无边的福德,怎么可以作佛?

  五祖对他说出含有讽刺的话,如在别人可能一气而去,但“惠能”不这样,反而坚决有力的对五祖“曰:人”在世间出现,由出生地不同,“虽有南”方人或“北”方人,甚至有文明人或野蛮人,但每个人的“佛性本无南北”的分野,北方人有佛性可以成佛,南方人有佛性同样可以成佛,正因人人佛性,不分南北的人,皆得成佛有什么问题?再说我这“獦獠身与和尚”身,同样是以五蕴要素组合成的,外看似有很大不同,但内在本具的“佛性”,不特人人皆是一样,一切众生也都一样,人人皆得成佛,还“有”什么“差别”?东方思想,不论儒家或佛教,都极尊重人性,所以儒家说人人皆可为尧舜或圣贤,佛教说人皆可以成佛或解脱,决不轻视任何人!

  惠能答复五祖所说的话,不是个没有读书而一字不识的人所能说出,而且是不加思索的脱口而出,佛教任何德行高超的大德,听了都会感到相当惊奇,“五祖”听了自亦觉得这个獦獠实不简单,本想“更欲与”他多谈几句,因“见”很多“徒众总在”自己的“左右”,恐对话太多,使他说出更多惊人之语,使诸弟子对他生起嫉妒,对他极为不利,于是结束对话,“乃令”他“随”于寺内大“众”,去“作”寺内所应作的事“务”。过去有规模有修持的道场,寺内所有事务,都是僧众自己劳作,从未请过工友来寺服务。现在惠能初来,当就令去做寺内一切所能做的工作,不能有所例外。

  五祖明令去服务理应即去,可是“惠能”仍对五祖“曰”:要我为众服劳,当然没有问题,因为做苦工为我所习惯,但“惠能”仍要“启”禀“和尚”的,就是身为“弟子”者,“自心常生智慧”,以此智慧照耀本心,从来“不离”妙觉“自性”,以为做这工夫,“即是”随缘随分的在种“福田”。佛教常说广种福田,修诸善事固是种福,礼敬三宝,孝敬父母,照顾病人等,皆是种福田。惠能勤修智慧,以慧照自本性,自亦是种福田,而且种这福田,将来会得胜果,“未审和尚”现要弟子“教作何务”,更种福田。田有生长的意思,如农夫下种于田,到了某个时候就有收成,修学佛法者行善修慧,或在三宝田中下种,或在父母田中下种,将来能得福慧之果,名为福田。

  五“祖”听惠能又说出这番大道理,便心想出口“云:这”岭南“獦獠”心智甚高,在我面前居然说出别人所不能说的话,“根性”确是“大利”。大利的大应读太,是说他根性太过锐利。佛法说众生根性,有大根、中根、下根,现惠能不是中、下根的人,而是上根利智的人,当然极为难得。现有这样根性大利的人,来继承我大法,心中真很欢喜,不便当众赞叹,又对他说:“汝更勿”要多“言”:立刻“着”其到“槽厂去”工作。槽厂,是世俗养马小屋,佛教寺院不养牲畜,当是指做苦工地方。

  五祖明白要他不再多说,悟性很高的“惠能”,立刻“退至后院”,到后,“有一行者”,看他是个俗人,“差”遣“惠能”在后院中,做些“破”噼“柴”薪,以供厨房燃烧之用,“踏碓”舂米的工作,以供僧众煮食之用。行者指在寺服务的人,或指带发修行的人。惠能依照行者差遣,做这苦行工作,从未有过怨言,全心全意服劳,不知不觉“经”过“八月”有“余”时,不算长亦不算短。

  惠能虽不感苦,五“祖”时记住他,“一日忽”到破柴踏碓的地方去“见惠能”,且对他“曰:吾”与你对话后,“思汝”的知“见”很正确,认为你是个堪“可用”作佛门的法器,足以担当如来家业,但在我座下的弟子,都是凡夫,“恐有”烦恼特重的“恶人”,知你可能是得法的人,不但不尊重你,反而加“害”于“汝”,为避免这点,“遂”在众人前,“不”便“与汝”多“言”,我这用心,“汝知”道吗?惠能听后回报五祖:“弟子亦知师”尊慈“意”,所以我也“不敢”随意“行至”上人“堂前”,请安问法,“令人”知我是苦恼人,“不”欲“觉”得我是根性大利的人,当然也就不会对我生起嫉妒。上人用心良苦,我亦非常清楚,万分感激之余,请勿为我担心,我在此很好,当做所应做的工作。

  四祖道信,五祖弘忍,领导寺众,不论要他们做什么工作,不能当做苦工看,而实是种禅的修行,如六祖的破柴踏碓,都是修行之道。

相关文章

  • 《六祖坛经》讲记(5)

    《六祖坛经》讲记(5)演培法师 正释经文 行由品第一 问答默契 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对曰:“弟子是...

  • 读书笔记 - 中国人必读的七本书 - 坛经

    坛经《六祖坛经》,佛教经典,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禅宗六祖慧能说,其弟子法海集录。是禅宗的主要经...

  • 【道说六祖坛经】渐顿品第八 课前开示

    原创: 云师道人 太乙云团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讲《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是禅宗的一个经典之作,也是印...

  • 《六祖坛经》讲记(8)

    正释经文行由品第一 秀未見性 秀未见性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

  • 《 六祖坛经》讲记(6)

    六祖坛经讲记(6) 正释经文行由品第一令各呈偈 令各呈偈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

  • 《六祖坛经》讲记(4)

    《六祖坛经》讲记(4)演培法师 正释经文 行由品第一 求道学法 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钱,却...

  • 《六祖坛经》讲记(3)

    六祖坛经讲记(3)演培法师 正释经文 行由品第一 自述身世 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惠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

  • 《六祖坛经》讲记(7)

    正释经文 行由品第一神秀作偈 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

  • 六祖坛经讲记13

    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诣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问:谁人传授?曰:能者得之。众乃知焉,逐...

  • 六祖坛经讲记6

    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予曰: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祖坛经》讲记(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by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