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为轻根,静为躁(zaò)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zī)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重与轻、静与动,都是对立统一的。在老子看来,重是根本,轻是其次;静是根本,动是其次。作为拥有万乘的大国,如果不能做到“重”和“静”,那么就难逃亡国的险境了。所以帝王必须守重持静,不可轻佻躁动。俗话说:“心里无闲事,不怕鬼叫门。”心有万千杂念,心术不正,如何能“重”与“静”呢?当今社会,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既要顺其自然,又要坦然享受。富人刻意过单调乏味的生活,而穷人要每日精致奢侈的生活,这是有违“道”的,不可取!
重与轻、静与动,都是一种追求,一种选择。就像老子讲“道”,孔子说“仁”一样,每个人都有所坚持和守护。作为君王,他可以守护国家,励精图治;可以败坏国家,纵情欲海。面对众多选择,谁更符合心意?选择之后,是坚守还是放弃?修身养性,非朝夕相可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根本,自己的原则、操守。公民遵纪守法,职员爱岗敬业,上升至国家,文明、富强、民主、和谐。有人“以天下为公”,有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有人“何不食肉糜”,有人“宁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世间百态,孰能说清道明?
图片告知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