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留守儿童 or 民工子女

留守儿童 or 民工子女

作者: Tina绿薄荷紫苏 | 来源:发表于2018-05-25 21:09 被阅读0次

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把自己童年的感受记录下来,分享出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但无奈懒惰,也没有一个外力push我去做这件事情,所以一直都没有开始。上周六参加了Brenda的一个分享活动,聊到关于留守儿童的话题,结束后Brenda微信我,问是否愿意分享这方面的感受。我想说,非常感谢Brenda,终于有一个外在的需求push我去做我一直很想做的事情。下面是我的故事:

我的父亲是常年在离家很远的外地的工地工作的工人,每年只有春节的时候回家一周的时间,如果中间有回来,都是没经领导同意偷偷溜出来的。我妈妈的工作很特殊,白天晚上都要上班,那时候的父母都是拼命工作的一代。我比我妹妹大整三岁,也就是说我妈妈在我两岁多的时候怀上了我妹妹。在我妈妈快要生产无法照顾我的时候,她决定让一个叔叔把我送回老家,那个我此前从未去过的老家。当然,我对这个决定一无所知。那天,妈妈把我带到火车站,刚好我睡着了,当我醒来时,


这里做一个分隔线,以下是我自己本人的真实记忆:


当我醒来时, 我坐在一辆疾驰的火车上,对面坐着的是我认识的叔叔,外面是陌生的景象,我当时吓懵了,觉得恐怖极了。我问叔叔:我们去哪?叔叔说:回家。虽然当时我的感觉极度不好,但我依然骗自己:等我们下车的时候,我是回到那个“有妈妈的家”,因为那是我唯一的“家”。火车上叔叔有切一个橙子,带皮切开的,当时我的嘴唇是干裂的,所以吃橙子的时候会很刺痛。我说这件事,是想告诉大家,我是真的记得那时发生的所有事情,因为恐惧让我在两岁多的时候便有了记忆。后来我曾经向我妈妈讲述这件事情的时候,她说我骗她,说两岁多的小孩子怎么可能记得事情。

按当时交通的速度,火车+汽车,大概是经过了一天一夜到了我们的目的地--农村的奶奶家。当叔叔见到我奶奶,把我放下,说:到家了。我就在那一刻才开始撕心裂肺地嚎嚎大哭:这不是家!我要回家!我要回家!而大人们就在旁边说:这就是你家,这就是你家。

幸运的是,我奶奶是个非常非常好的人,顺便提及一下,我奶奶现在五世同堂了,已过97岁寿辰,按农村虚岁的算法,她也是百岁老人了。我会在另外的文章分享我和奶奶在农村成长的故事。

五岁多的时候,我被从老家接回去,是我姑姑带我回去的。那时的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到家楼下的时候,一个叔叔上来迎接我们,我指着那个叔叔问我姑姑:他是谁?我姑姑大笑起来:那是你爸呀!当时我爸显然有一些恼羞成怒,他并没有觉得愧疚,只觉得我怎么那么傻如此让他没面子,他脸色很难看地说:怎么连爸都不认识,干什么吃的呀!(大概是这个感觉的话吧),当时我就有点被吓到了,不敢看这个男人。进入家门,我爸指着我妈妈厉声对我说:她是谁?我看你也不认识了吧!当时我被他的气势吓得低下了头,我爸说:你看,我就知道,谁你都不认识了!我低着头,害怕地小声地说:妈妈。


当时在Brenda的分享活动中,我说了一句话:宁愿做民工子女也不要做留守儿童。是因为我周围有小伙伴的父亲和我爸一样,要到工地工作,他们则是被带到了父母身边,母亲也一块到工地工作,他们偶尔会讲一些工地的有趣的事情。我问他们:那在工地生活艰苦吗?他们说,完全没有呀,他们只记得在工地的时光特别快乐,实在是太有趣了。我相信他们说的是真的,因为我知道其中一个女孩子回到城市进幼儿园的时候,她每天就是无聊地一个人坐在教室的一角写字,从早写到下午放学,不管旁边的老师小孩在干什么,她就是写字,这个我印象很深刻。并不是因为自闭,真的是很有个性的一个女孩子,她说我那时候就是喜欢写字,写字太有意思了,他们玩的游戏又太没意思了。

也许,我的那个朋友,被父母带在身边,在工地生活,也有可能是他们家里的唯一选择,他们的父母也许还羡慕我的父母,能把小孩送回老家给老人看管。但对我来说,我特别羡慕那些小伙伴。

我从小就不怕黑,不怕打雷,不怕毛毛虫,也从来不会向家人要求买任何东西。那时的我看到同龄人向父母撒娇,我就浑身不舒服。听到有的父母叫自己的孩子:宝宝,宝贝,我就浑身就起鸡皮疙瘩。打雷的时候,看到我妹钻到父母怀里,我十分不解,这可真能装呀,打个雷有啥好怕的呀。对于我来说,我从小到大,都完全和父母没有任何的亲密关系。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所有事情,不管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都不会和父母沟通。遇到的所有困难,我都不向父母寻求帮助,也不会和其他任何人寻求帮助。长久以往,造成了我后来很严重的心理问题。当然造就我后来心理问题的还有很多因素,这个再写文章分享。但无疑,父母没有在孩子0-6岁时给他们建立安全感,是一定会影响将来彼此的亲密关系的,是一定会导致孩子将来心理的不健全的。

因为和父母都没有亲密关系,就更不可能和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有亲密关系,所以长久以来,我不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有人能给我提供帮助,也不会主动寻求帮助,导致后来在工作中,如果有人给予了帮助,我都觉得特别亏欠别人,总是一种很内疚的心理;因为不会向别人寻求帮助,所以内心也是不会乐于向别人提供帮助的。所以潜意识地会避免团队工作。在这个如此需要团队合作的社会,我这个情况就很糟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留守儿童 or 民工子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fu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