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乡赶闹子

家乡赶闹子

作者: 蒋六元 | 来源:发表于2025-11-03 19:36 被阅读0次

在我的家乡,赶闹子是刻在日子里的习惯——只要不逢十,四周总有热热闹闹的场子可去。梳子铺的闹子赶一、四、七,排龙山是二、五、八,水字桥则占了三、六、九,三个闹子轮着转,日子总少不了烟火气。

这“闹子”二字,真是半点不掺假的名副其实。天还蒙着层麻麻亮的光,闹子上的生意人就先醒了:杀猪佬早早守在猪肉摊位上,米粉店的大骨汤在灶上咕嘟冒泡,包子铺的蒸笼一揭,白胖的包子裹着热气往上窜,香味早早飘出半条街。四乡八邻的乡亲们也不怠慢,三五成群地往闹子上赶,脚步里都带着盼头。最急的要数家里的小把戏,大人早早热好的饭扒拉两口就放下,扯着衣角吵着要去闹子吃米粉、啃包子,心里更惦记的,是街角那个现炒现卖的油炸粑粑,咬一口外脆里软,满是油香。

等天彻底亮透,连走路要拄着拐杖的八九十岁大爷大娘,也慢慢挪着步子来赶闹热。他们手里捏着几张皱巴巴的钱,兴许逛一上午也舍不得买样东西,可就是愿意往人堆里凑,听听叫卖声,看看来往的熟人,每个闹子都要到场才安心。

等到闹子真正“大开敞”,那才叫个琳琅满目。乡下人自家养的土鸡、土鸭,被绳子拴着脚,在竹筐里扑腾着翅膀;老人家舍不得吃的新捡菌子,一朵朵摆在竹篮里,菌盖沾着晨露,鲜亮得晃眼;还有那密封在塑料袋里的笋干,一打开就飘出股子山野的清香,乡下人实诚,不耍半点巧劲,抓起一把递到你面前,摸着手感干交交的,满是实在。

其实家乡人赶闹子,图的从来不止是买东西方便。更多时候,是赶那份热热闹闹的人气——跟熟人唠两句家常,看孩子们追着跑,闻着满街的食物香,心里就踏实得很。在老家的那些日子,我也总爱跟着去赶闹子,走着走着,就把日子走成了最鲜活的模样。——文/蒋六元

相关文章

  • 赶闹子,摆地摊,看对象

    最近人人都在聊地摊,摆地摊,写地摊,我也来写写地摊。 先说说乡村集市,赶集在我们水口山叫“赶闹子”,小时候赶闹子我...

  • 人间百态:赶集,曾经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赶集,一种民间风俗,北方叫“赶集”,南方称作"赶场"“赶山”“赶墟”“赶闹子”。赶集具有一定的周期,是曾经经济不发...

  • 回忆小时候去赶闹子买树

    作者:蒋氏蜜语 七八十年代 农村都流行建红砖青瓦的房子。那时农村个体运输户是很少的。农村建房所需红砖一...

  • 在家乡赶大集

    腊月二十七是潮水镇大集,也是春节前最后一个大集,尽管镇上的几家超市商品也很丰富,而且一直营业到年三十下午五点半,大...

  • 赶街子

    赶街,在乡镇上非常普遍,在固定时间和地方,人们蜂拥而至采购或者甩卖。而在我们昆明市内也有赶街一说,听老人说...

  • 闹眼子

    闹眼子 湖北人把干不实在的事儿 称为闹眼子 闹眼子 本为赌场用语 意指赌场内游窜之徒 东边赌桌下几注 西边台边看几...

  • 社会我闹姐

    鸣谢! 演员表: 纯色喵子——十六 混色喵子——闹闹

  • 家乡风俗之闹秧歌

    文/大江 家乡的伞头秧歌历史悠久,普及率高。几乎村村落落、老老小小都是行家里手。在手机、电视还没有普及之前,从大年...

  • 东营赶集

    第一次逛北方的赶集,在南方老家,我们那都说赶闹子。特别吃惊山东的水果,种类多又便宜。看看我们的战斗力吧:

  • 在父母眼里,我们一直都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

    爹:“嘿!娃子,你明儿要不要去赶闹子?” 俺:“不知道,看情况吧” 爹支支吾吾说:“你去不去吖,你去的话我就给钱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乡赶闹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fzxs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