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秋的微风让每一个清晨多一分清醒,少一分朦胧。教室在三楼,窗外可以看到前广场与校门口的全貌。八点钟,熙熙攘攘的大门口,一个接一个的车门打开,一个又一个孩子下车。视线的距离很近,近得可以看见每一个进校门的孩子。偶有熟悉的身影入视,会带来内心的一丝颤动。
清晨的时光宝贵,用来阅读再好不过了。坐在教室靠窗的角落,翻看着昨晚的日记,文字中的画面就像排好队准备入场一样。一幕一幕,一点一滴。孩子的日记有流水账的味道,详细记录一天的生活学习经历,早读、吃饭、第一节、课间操、课外活动、打扫卫生等等。有的时候竟然会看到结构顺序类似的几篇,不过一定不用怀疑是互相借鉴来的。因为学校是集体生活,而集体生活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同步。相同是应该的,在相同中发现不同,鼓励不同,庆祝不同是我们一起的期待。

日记,首先是记录,而后也是记录。记录一天的生活,记录当下的心情与思考。故而不存在好与坏,差与优。从另一个侧面,能看出每个孩子不同的视角与思维。读着读着,越来越多的不同让我兴奋起来。
日记,其次是脚印,是走过一段路程后留下的深深浅浅的脚印。下午课堂上的日记分享,有两个孩子没有按时完成,没有被批评,只是少得了一次掌声。日记与时间同步向前,过去的时光不能被弥补,日记也不能后补。我请两个孩子在没有写完的那一页,注明今日未完成。这也是一种记录,每天的生活不可能完全如意,会有遗憾,会有感慨,重要的是,坚持每天的记录。
日记,再者是朋友,是一个只要你愿意,会一直在侧的朋友。倾吐心声,和自己对话的贴心朋友。将自己每天的所思所获倾吐出来,自我梳理、自我表达、自我倾听。
晚自习的铃声响起,整理路队送走读生回家。一个小姑娘收拾着只写了日期的日记本,准备带走。我很纳闷。晚自习这么久都没有把日记写完吗?还要带回家去写,有点奇怪。我问到:怎么没写日记呢?她回答:“老师,今天还没过完,我想最后再写,这样我就能写出今天最有感触的事情。”她的回答声音虽小,却在我的心里引起波澜。孩子们这么珍惜、认真的对待日记真是太令我吃惊了。第二天的日记,我读到了:她描述与爸爸一同回家,吹着微风在小区的散步的惬意。是啊,每天的生活都在发生,用心的感受每一个当下,去找寻能够触动自己的东西,记录下来,真是太棒了。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时间的记录者,读自己,看自己、写自己。日记,我们坚持写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