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两岁多了,这个小小外星人,从刚开始只会哇哇大哭到现在逐渐适应了我们的地球生活,拉着小小的她,感受着那肉肉小手传递的天真纯洁弱小。终有一天,她要松开我的手,独自去草原,去山顶,去海边,仰望日月星辰。我们看到明亮的星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黑暗才是宇宙空间的大部分。
我愿她当一个追星者,也必须告诉她身边有风,脚下有泥,路上有陷阱,有悬崖,笑脸的背后可能是狼牙棒,美味的苹果可能撒过致命的毒药。最近带宝宝看了一套学会自我保护,亲子共读绘本系列读本,结合了DR魏的互动阅读方法,和孩子角色扮演,宝宝觉得很有意思,每天缠着我给她读故事书。
以《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为例,我和宝宝分三步读绘本:
1.观察封面,猜想会发生什么故事
“宝宝你看,这个封面上的小姐姐干什么呢?”
“嗯嗯,这个是小红帽。”
“对,她带着红色的帽子。你看,她怎么一个人啊,她的爸爸妈妈呢?”
“我也不知道。”
“她背着小书包,可能在幼儿园门口等爸爸妈妈接她吧。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如果在路上遇到了坏人,你会怎么做呢?”
孩子还没有上幼儿园,不知道会有独自走出家门的机会。但听过《小红帽》的故事,原来她由已知的事物来理解新学的知识。由题目我想到给孩子交流的重点在给她讲清楚三个概念:
- “随便”
- “陌生人”
- “怎么做”
2.指读故事,提问互动
故事讲小女孩蕾娜上学路上看到一辆车停在路边,车里有个人一直盯着她看,蕾娜很害怕,和同学们商量了各种对付坏人的办法,最后在妈妈们的帮助下发现真相,一起讨论遇到奇怪人的应对方法。
每一页我会先手指文字读给孩子听。DR魏讲过指读文字的好处是让孩子明白文字的意义,提供熟悉文字的环境,有利于孩子在阅读环境下识字。一些高频字如“我”“哭”“人”孩子就是在指读中不断重复认识的。
读完这页我会提问:
- 就孩子不懂的概念提问
“蕾娜,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哦!”
对于孩子来说,怎么定义“陌生人”?楼上楼下的邻居算不算?每次打招呼的水果摊老板算不算?天天见面的保洁阿姨算不算?如果他们来句“小宝宝,我认识你的呀,跟我走吧。”怎么办?需要明确告诉孩子界限在哪里:该跟谁走列个单子,除此之外都不可以,举例熟悉的外人测试孩子。
“宝宝,你只能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走,咱家的人。我们不会让其他人来接你的。其他任何人都不可以哦。邻居高爷爷想带你出去玩,可以吗?”
“可以。”
“不可以哦。不能跟高爷爷走,他不是家人。你真的认识他吗?高爷爷叫什么名字?他几岁了?他家养狗狗了吗?你都知道吗?”
“我不知道。”
“你并不了解他,你不能跟他走。”
-
指导孩子观察图片,引导她提出问题
故事讲到蕾娜看到车里阴森森的人,想起《小红帽》,觉得“那只大灰狼就坐在汽车里,随时都可能扑过来吃掉我。”
孩子问:“大灰狼在哪里?”(她不懂比喻句)
“坐在车里的人就像大灰狼,是坏人。”
“坏人什么东西?”
“坏人就像大灰狼一样,会抓走小朋友卖到很远的地方,你就再也看不妈妈了。”
-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 如果是你该怎么办?
-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3.角色扮演,情景演练
“故事讲完了,宝宝,如果你在路上遇到陌生人,你跟不跟他走?”
“不可以。”
“来了一个漂亮的阿姨,像索菲亚公主一样美丽,说要带你去玩,有滑滑梯,跷跷板,你走不走?”
“不走。”
“来了一个大哥哥,说他有好多糖果,棒棒糖,冰激凌,巧克力,一起走去吃吧,可以不? ”
“可以。”
“不可以!不能吃别人给的东西,他拿糖把你带走像大灰狼一样把你吃掉了,没有鼻子没有耳朵啦。你要说,我不要!我妈会给我买的!”
“我不要。”
“有个老奶奶说走不动了,让你陪她回家,行不行?”
“我不知道。”
“你要告诉她:大人不需要找小朋友帮助,你去找警察叔叔去。我不能帮助你。我不跟你走!”
“我不跟你走。”
“不要跟外人走,你只能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走。”
这样的阅读方式,一读二问三演,互动侵入孩子比看动画片更有代入感和思考,也比讲道理更生动有趣,并且能发现孩子具体哪些概念是不清楚的,需要不断细化具体的举例说明。考虑到现在花样百出的诱拐儿童方式,书中“随便”二字,我最后做出了剔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