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语:这篇散文,写给亲情,纪念外公。】

记得奶奶说过在她很小的时候,有一天屋外枪林弹雨,敲门声急促响起,她躲在母亲背后看见一位满脸是血的红军战士讨水喝。父亲说过,因家里穷,他用过豆渣来果腹,捡过鸡毛去卖钱。我也曾饿过肚子,至今不堪回首那每天只有一顿饭的日子。
我们这辈人与老辈的时代相隔甚远。但我仍然难以想象,他们那个年代的生活是何等的艰难啊。不禁想起小说《活着》里的话: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再若多想,眼睛就要被泪水模糊,想要挣扎着去跟时间较劲——回到那个年代。
在农村,丰收年也要省吃俭用。土豆白菜为必需,稍许荤油便够馋人,过节才吃得上陈年的米。晚饭后,母亲用一小撮土碱洗碗。此时,外婆拿出煤油灯,一圈人围着土灶取暖。每个人的脸都泛着黄,像极了《吃土豆的人》的油画场景。
老鸦啼几,夜幕降临。山里的日子总是寂寞,只能听见草虫的叫鸣。天上繁星闪烁,我和妹妹仰望深邃的夜空,用手指把颗颗星辰连成图画——多么希望掉下糖果,甜蜜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
养窝鸡,喂圈牲口,种几亩地。再闲的时候,农人总能找到地里的事做,仿佛担心坐在院子里晒晒太阳的一时半会儿,庄稼就不再长了。不是他们未雨绸缪,只是渴望温饱的内心竟是如此朴实。
毕业前后最大的梦想,就是存上两万块钱。和父母妹妹一起带着奶奶、外公外婆坐一次飞机,去天安门,去毛主席纪念堂,去故宫,途径成都再吃一次火锅,给他们每个人都置一身新衣裳。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梦想!
但毕业那年,奶奶走了,我来不及和她说上一句“想您”。18岁时考上重点大学,奶奶说没啥礼物,送了我一床枫叶图案的凉被,至今我都仔细收着。
接到家里电话,这才知道,“梦想”的实现最敌不过这分秒的时间。
白驹过隙,一切平静下来,农村的炊烟升起,又到吃晚饭的时候了。站在土坯房前新修的村公路上,那年我刚上初一。外公塞给我20块皱巴巴的钱,说回县城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这时,山谷里吹来一阵微风,树叶簌簌。外公走了。
【关注“翙尘思考录”:专注绘画创作与成长的思考,帮助你找到真实的自己,明白人生该做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