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又参加了读书会,还是熟悉的味道。
这次共读的书是《贫穷的本质》。这本书前几天我就开始在微信读书小程序里听了。
网图侵权删除
说实话,有些难度,我可能需要投入点时间去阅读一番。
今天早课老师做了简单的分享,跟书里的内容无关,似乎又是围绕着书里的主旨展开的。
她讲了一个关于烟台海鲜的故事,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烟台的海鲜很新鲜,一斤大虾卖500元,你会买吗?”
穷人思维:“太贵了,花500块买一斤虾疯了吗?”
富人思维:“思考我为什么买不起,我值得拥有更好的。”
思维高低促使发展的路径自然截然相反。普通人如何改变,不是想想、做做那么简单。
昨天写作社群班长来链接我,听完他的一席话,感觉瞬间顺畅了许多。
他说:“没学过还不会,不等于你做不到。”
网图侵权删除
的确,我还没有去做,就能定论自己做不好,还没有去尝试,没有去争取,怎么就确定自己穷根扎到底呢?
不会就去学,不懂就去问,要有求知心切的意识。刨根问底儿的觉悟拿出来,许多疑难问题就会很轻松解决。
从小到大我都保持着一种自我麻痹心理。对不会的题要么就蒙着做,要么直接抄答案。我觉得去请教同学或者老师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情。
这种心理一直延续到现在。表面觉得不好意思给别人添了麻烦,实则是自己的胆怯丢掉了一些触手可及的机会。
我记得有一次坐动车我没有买到坐票是站票。上车后站到一个空位置旁边想坐一会儿,可转念一想万一那个座位有人,人家拿着票跟我对质多不好意思。
就这样,沿途都经过了两个站点,依旧没有人坐。我也不好意思问旁边坐着的男士,就这样盯着那个座位站了三站地。
到了第三个停车点,旁边那个人准备下车了。他对着我来了句:
“你怎么不坐呢,看你站了一路,这不是你的座位吗?”
网图侵权删除
听他这么说我只能尴尬的笑笑。是呀,为什么宁愿站上三战地,也不愿意多问一句,沟通真的很难吗?
有时候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多问一句,多思考一下,就可以轻松规避掉不必要的麻烦跟风险。
与其说是不好意思,倒不如说是自以为是。不沟通、不了解的情况下怎么可以随便揣测别人的心理想法呢?
思维是可以提升的。大量的阅读,学习是可以慢慢可以转变自己行为习惯。
积极主动就是获取答案最有效的方法。勇敢的迈出第一步,不要把问题想的过于复杂。再难的事情也是靠人去解决的。
网图侵权删除
主动一点,多想一点,你就有了思考力和主见;多了解一点,多问一点,多学一点,你就有了知识面和经验;勤快一点,多做一点,你就有了行动力和能力;坚强一点,开朗一点,豁达一点,冷静一点,你就有了好性格;别埋怨别人,也别责怪自己,机会握在自己手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