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从公司辞职是毕业第一家做通信的公司,因为到处飘着,又觉得没得到相应回报。所以犹豫过后还是离职了,直接裸辞了。就怕自己再次犹豫就没勇气离职了。当然裸辞的那段日子并不好过,忙碌命的我一刻闲不住,整天上窜下跳的烦躁至极。当然跟性格以及跟自己当初没一点业余爱好也有很大关系,内心无所依。
之后就基本在建筑设计圈中打转。看着这些年地产的沉沉浮浮也是感慨万千,这里不对此类问题进行讨论,只记录辞职的那些小故事罢了。
一、45天离职的原因
裸辞后沉寂一段时间后开始了新的征程,怀着重新上路的心态去了。待续不及我实习的待续,收入大概是第一份正式工作1/5,可为了转回本专业我还是去了。可去了之后才知道,有些东西不是靠你一厢情愿就能作罢。享受着收入锐减带来的煎熬感,重新拿起曾当放下的,把自己当成一个职场小白归零回炉再造。
可现实比你想象让人悲伤也或许那会的自己太过自我。拿着规范去问这问那,有时候觉得自己问的一些很二问题。可往往没什么人跟你说太多,又加上公司那段时间没业务,内心就更加焦躁。好不容易有一个大项目就连三个总工都不会,软件也不会。请了个抢手来带队同时讲课做项目(最终项目是否做成我不得而知)。于是心就更加躁动了,无所事事的呆了一个多月后,终于还是离开了。在此期间唯一做的一件事就是协助搬了一张大办公桌。
但是也不是无所获,收货最大是在我要撤的最后一刻,看到小伙伴拿的学习资料,一下被吸引了也记住那名字——老庄结构。也许是因为“老庄”太过响亮,一下记住了。在往后的日子,这个一直影响着我。
回想那段日子,我是如何焦躁的。拿着800/月的所谓试用工资。借助同学那,一趟公交3块,一天6块!800/月比当初实习的还少,更不用说正式工作了。在辞职时大概是4000/月收入,可我还是义无反顾的离职了。只是为了重新开始,不想还是飘着的。可现实给我一个大嘴巴子,让我怀疑人生,陷入了迷茫。煎熬无所事事的一月多后,我还是重回了省城。开始二段设计生涯。
二、再度离职
二次离职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赚钱。成家了,要为奶粉去奋斗。在第二家设计公司LS上班,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愉快。过得很充实,跟同事关系很融洽。进公司老板提了两点,第一,1200/月;年底算量只能算一半。为了转行,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从0开始,从此我就白天上班晚上及途中上课,经常630就出发去公司。经常到了公司一小时后才陆陆续续有人过去。经过半年左右的硬磨,还是收到一些成效。半年就基本能独立做事了,入职第三个月提到3000/月,到第二年4000/月。收入开始基本跟原来齐平。可最后还是离开了。
离开公司主要缘于第一年老板年底工作量没有结算,提了之后原来答应的一半最后还是没结算。至此埋下了想离职的种子。但对工作反而不放松,反而更加卖力工作,为了积累更多项目经验。在一次出差的机会,利用了点时间差找了已离开LS老同事,经他引荐跟本专业负责人Z聊了下把自己聊上了。至此跟负责人之间有了10年的合作。
虽离开了公司,但离开后还是跟原来同事保持联系。甚至在离开后,还不时到公司,同时协助处理一些事情。始终保持联系直到公司解散。
三,行业的低迷,首次被动离职
此次离职有点被动离职,说得直接点就是被解聘。解聘主要原因是因为我提了一些问题,让某些人一时半会下不了台。
事情缘于2015年农历年放假前夕,临时再接到公司通知有急事需返回。于是在启程回老家过年的情况下又重折回公司。一回公司等了一两个小时,没等到最后会议的开始。而是隔壁公司的老板给我们开的小会,意思公司明年可预见的业余很少,有意要缩减人员的意思。问问大家的想法。
一看大伙没人讲话,而我一听这话,也觉得不得劲了。我提了两个问题,我说:“第一,因为市场问题,我们当然不会赖着公司,按正常手续该怎么做怎么做。但是有个疑问,今天为什么不是我们公司领导来开这个会?而是您来开这个会,是以什么身份开这个会?第二,某领导是因为太忙没办法来开会,还是不想来开会?如果业务那么忙那也不用走这一步?如果业务不忙那么急急忙忙又把我们紧急召回是为什么?”当我把这话抛出来后,整个办公室更加安静了。他也就没再说其他的了,我也不记得他说什么了。
话说完,我也估计到我的下场了。虽然在还没开会之前我的领导Z跟我们说,只要我愿意呆都没问题,因为已跟领导提前报备几个要留下的人选。但我还是说了我想说的话,当然也得为说的话,承担着一定风险。会议开得不开心,大伙还不欢而散。就这样大家还带着心事回家过年。当然我也是。
过完春节,我一如既往的跟往常一样准时到岗。到了全员到岗那天,也就接到预想的通知。既然是离场那就涉及到赔偿相关问题。于是又有一场新的辩论。在离场之前,了解了劳动法、咨询了劳动局、咨询了律师,静候老板说话。因为提前做了相关咨询和了解,谈判时很多东西自然有了应对,最后也确实争取到一些补偿的同时也做到各自体面退场。当然也因此我也从备选留职人选到最后成了首个不留人群了。其中缘由只有自己清楚。在我们之后离场的伙伴就没获得相应权益。
四、再次入了两场
2016年初的时候,虽说有些思想准备,可还是有些黯然神伤。毕竟在这期间还是收货不少,跟小伙伴还是合作的比较愉快。工作也得到认可,可惜那一嘴话,可不说那一嘴话,又似乎也不是当时的我。至此我开始了学习及新的职业征程,当然期间还有些小故事留着后续。期间又去了一家设计院,并开始尝试转变角色承担更多工作任务。在此期间内心自我压迫也是最明显的一年,虽然整体收入并未降低,甚至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通过叠加付出,收入还提升了。可是却笑不出来,总觉得生活缺点啥。最后还是跟老板谈了多次后离职,在离职前一周,还协助公司审核分包的图纸,发现了比较重大纰漏。但是去意已决最后还是离开了。或许是秉着一颗负责的心做事,在离场将近一年后,还协助过公司完成一个项目设计及审核工作。
之后受自己圈里的老伙计的邀请跟他一起做起了检测。组建了新的办公室,入驻现场,也是这这一年我才开通了淘宝,学会了淘宝买东西。关于这点,说起来惭愧,就整一个老古董。从办公室桌子到招人再到办公文件,花花草草都是一手整理的。通过这事,也对办公室的这些琐碎有了一点亲身的了解。驻场的事对我影响比较深,也是导致后面再次离场原因之一。原来只是听说这行业里面存在的一些猫腻,驻场后发现存在的猫腻,远比我之前了解的多的多。于是,对这行有了一些想法。
五、离场三年后我又回到原来的队伍中
也就在此时,之前的老领导Z找到我,希望我再回设计院去接替他原有工作,说是项目暴涨,且公司机制改革,已不再会出现之前的情况了。经过慎重思考过,跟他约定农历年后到岗。因为恰好是国庆前后,人也相对不好招。跟检测公司领导也谈了这事,并完善办公室组建事宜。在后面这段时间人员等陆续到场,过了农历年过过去现在公司跟着原来的老领导Z继续设计生涯了。
至此开启了之前比较畏惧的工作,开始更多沟通主导工作,定案等等事宜。个人协调能力及全局性也开始获得一定得提升。当然也开始发现自身更多不足的地方,面对不足也不再躲避或畏惧,能直面不足,请教其他的伙伴。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想我也应当为此践行,不懂就请该请教更专业的人。
目前受整体经济环境及疫情影响,整体行业在下行,不知在这行里面还能走多远。虽然如此,还是秉着在岗一天认真负责一天,边做边学,边学边改进的态度继续前行。
结语:
1.离职可以,但是不要随意草率,更不要因为要离职而对自己本职工作就随意应对。世界很小,转一转往往又转一块了。你做事的态度总有人看得到。
2.在工作中,尽量是对事不对人,对人往往使得事情难有回旋余地,对事哪怕看法相差较大,往往还有合作机会。你的职场情绪往往会改变你的职场方向。
3.职场的学习会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甚至终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