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沈从文自传有感。
从文先生以散文的方式展现了他20岁前的生活,这些也是他后来创作的源泉。
故乡是一个忘却不了的符号,很多作家都有很多关于故乡的作品,呼兰河传,城南旧事,朝花夕拾等等,沈从文则是文学创作以湘西为主,虽然20岁就离开了家,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北京度过,但是他笔下的那个世界却叫凤凰。
他的作品有一种野蛮生长的动力,是农业社会的缩影,我们好像看到了自己曾经的童年。
在那个不大的小镇上,人口不过五六千,互相认识的很多,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安家乐业,娶妻生子。美好的景色却没有盖住背后的残酷,乡土的气息也掩埋不了往日的杀戮。
如果不是读他的文字,我可能不会了解,那个时期竟然民风这么剽悍,也许是出于一个大动荡时期,一个旧时代与新时代交汇的时期,一个混乱的时期。
也许是年少就看到这么多悲惨的状况,所以从文先生向来讨厌战争,认为谁也不能随便结束另一个人的生命,这也是他弃戎从笔的原因。曾经也有机会去黄埔,但是他却毅然放弃,走上了和平路线。
这也是他后半生的结局的原因,他说他向来认为知识大于权利,我倒是很同意他这种说法,也许是我和他有共同的想法吧。
历来读书人向往权利是为了做官, 这是上千年人的理想,升官发财是很多人的终极目标。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并不倾慕权利,而是纯粹的追求知识。他身上这种傲骨让我想到那些被贬的诗人。读书的时候看这些诗人的经历,发现都是被贬谪后写出的作品,也许做官与文学就是两条平行线吧。做一个官就无法好好的进行学问研究,似乎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也许这些才是他的作品有一种扎根乡土的气息,一种野性一种淡然。
我本不在农村出生,不过北方的农村还真没什么风景,和他笔下的那个风景秀丽的凤凰相差很远,应该是凤凰这片水土养育了他的文采,给了他最初的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