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作者: 套马地汉纸 | 来源:发表于2019-11-26 13:48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原文: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

和解了大的仇怨必然还存有余怨,这样就会以德报怨,怎么能说得上是友善呢?

因此圣人虽然保存着凭证记录,但并不用它索取苛责于人。

讲利益之德的人会格外讲究那些恩怨功过的凭证记录,而讲精神之德的人则主张彻底消除各种恩恩怨怨。

伦理道德讲的是情深义重,大家相亲相爱、相濡以沫,这一定与善良的人心灵相通。

    这一章中老子讲怨与善,其实是讲认识自我,自我革命是做人正确心态。“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是说人们只有做有德行善之人,才可能得到天道的庇护。因为“天道无亲”,对万事万物都非常公正,并非对哪一物有特别的感情,有德行善之人,他所以得到“天”的帮助,是因为他顺应自然规律的结果,是他自身努力的结果。

这世界上的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是:成功的人永远是少数,但失败和庸碌无为的人却很多,而且,成功者越活越充实、潇洒,而失败者却过着空虚、艰难的生活。

但你想到过没有,能否唤起心中的激情,拥有积极的心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成功与否。要成功必先懂得做人,做人应处在方圆之间。仔细地观察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做事成功与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的心态。

一个人过去之所以从未快乐过,关键在于总把已经逝去的一切看得比实际情况更好,总把眼前发生的一切看得比事实更糟,总把未来的前景描绘得过分乐观,而到时候却又无法达到。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自然就钻入‘庸人自扰’的怪圈了。好高骛远,总是向世界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可是你并不清楚那是无法达到的。你想片刻之间就解决人生的全部问题,自然就对昨天、今天和明天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忧愁了。

老子在这里告诉我们,我们为人处世的时候应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去修为,对一切事一切人都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不分亲疏远近,不计较个人得失,也就不会和他人有矛盾产生,从而不会积累怨气。

生活中失败、平庸的人是因为心态和观念有问题,当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想去找捷径。“我不行,我还是退吧。”结果就会退到了失败的深渊里。而成功者遇到困难时,仍保持乐观的心情,说“我行”,“我一定行”来鼓励自己做下去,不断想办法克服困难,最终走向胜利。

积极的心态支配着成功人士的人生,使他们在做人的时候,不拘泥于成规,而是积极的思考,保持乐观的情绪;而失败者则被过去

相关文章

  •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 至道学宫 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解读。 和大怨,必有余怨; ...

  • 初识《老子》第79章

    第七十九章四十一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七十九章四十一言。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

  • 2018-02-17

    【读经悟道】慎始善终,因果之道---《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2017-03-19 20:55 · 字数 994 · ...

  • 百字瞻瞻7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道德经 . 第七十九章》 饮食香甜,服饰美好,...

  • 天道无亲 恒与善人

    ——《道德经》学习笔记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原文: 1、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2、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

  • 经典整理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整理时间:2019-04-23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经典整理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

  • 每日学习分享

    6-90/Day22/有效学习,从每日复盘分享开始 【2022.5.7/个人成长篇】《道德经》德经篇:第七十九章 ...

  •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释义:上天不分亲疏,经常眷顾善于顺应天道的人。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全文如下: 和大...

  • 学习笔记丨得理也要让人

    《道德经 第七十九章》 "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释义:圣人虽然手执借据,却并不责备责难欠债之人。 得理也要让...

  • 学习笔记丨得理也要让人

    《道德经 第七十九章》 "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释义:圣人虽然手执借据,却不责备责难欠债之人。 得理也要让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ve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