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薇子
高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平时写字用的笔芯只用一个牌子的, 当时这个牌子还算是我们当地卖的比较好的牌子。 大学的时候去了外地上学, 那边是没有卖这个牌子的笔芯的,辗转了多个办公用品的店也没有, 于是托留在本地上学的同学帮买笔芯。 相对于平时没有什么挑剔的我来说, 分不清楚这些笔芯之间是有什么差异的。 只不过对于我只用一个牌子笔芯的同学来说, 其它的牌子是绝对不会用的。
时隔多年,我也变成了一个只会选择去一家店的人, 原因可能多种多样, 比如说距离近,走路就到了, 很方便价钱稍微贵一些也无所谓。 也有可能是因为这家店的质量比以前去的要好, 即使开了另外的新的店也不会去其他家。 还有就是因为不知道选择其他的有什么差别, 也不愿意随便就换个了。
工作之后因为是做销售的缘故, 有很多时候会揣测顾客的心理, 关于产品如何能吸引客户, 怎样的优势比较吸引人, 在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决定采买的因素等等。 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现在我们想要买东西的途径和选择都比之前要多很多, 不但可以选择网购, 还有很多家同类产品可以选择。 经济学上将顾客选购的方式分成了多种可能, 并且可以做出一项无差异的对比连线。
提到经济学大家都觉得这个是会出现在课堂或者财经频道, 而且未必就是每个人都能听得懂的。 对于平时甚少接触经济学的人们来说, 光是听这个名字就觉得是很高深的一门学问了。坂井丰贵,这位日本新晋经济学家,开创了用浅显直白的语言普及高深诺奖经济学理论的潮流。 浅显到什么程度呢? 他出版的书《小学二年级就能读懂的经济学》,具有二年级学历水平的人就能看懂。 经济学大家以为的高深的知识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描述,让读者能看得明白。 大家都有这样的担心, 经济学的统计数据和图表,还有各种计算公式也没那么简单吧?
这是一本入门的入门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对于完全是外行的人们来说, 光是看看热闹也是需要一定的基础的, 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的我们来说, 连门都找不到在哪儿呢。 这也是很多人听到经济学就犯怵的原因。
《小学二年级就能读懂的经济学》正是一本可能你在无意中翻开的一本书, 这本书里面也涉及到了图表和计算,但它们的出现是为了更好的让读者看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概念。 作为非专业的读者来讲, 这本书的难度是2年级就能看得懂。 所以不会给人一种我根本不可能懂的压力。
每个人都关注的医疗保险和税收问题也出现在这本书中
大多数的人都有医疗保险,不过对于保险的意义, 以及怎么投保保险却不是所有人都很清楚。 大多数的人是在他人的建议之下购买的, 至于是不是有更优的选择, 或者选择在什么时候买保险更合适,估计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坂井丰贵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的保险的问题, 让读者能更直观的看到保险的意义以及怎么买保险合适。
另外,书中还谈到了税收的问题, 即使是门外汉也能看懂税收对于个人的影响。 计算方法并没有那么复杂。 对于数学成绩堪忧的我而言,一直不怎么明白这些繁复的公式, 所以看文章的时候也特别注意到作者的计算方法。 有了图表的演示, 计算公式也是为了能更快的看懂图表里面的内容。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简单的说明
关于之前提到的只用一个牌子笔芯的同学,只买一种其它全不要的现象。 作者也有这样一位只喝百事可乐不喝可口可乐的父亲, 也是基于对两种产品的选择上,坂井用图示描述的方式给读者讲了无差异选择的定义。 当然现实生活中我们可选的还有很多, 不单是可乐的供应有多个, 同类的碳酸饮料或者果汁也有好多从品牌。 所以实际上这种选择的差异会更复杂。
不过对于和娃一起讨论到底是先买零食还是先买文具的时候, 我们就可以画图让他们自己算一算到底怎么样的选择的最优的。 说不定这个新鲜的方式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毕竟经济学分析方法也不是谁都能看透的呢。
《小学二年级就能读懂的经济学》是一本非专业读者非常适合的一本入门级别的书, 书中的例子也是生活中常见的。 经济学虽然不一定能让你拥有更多钱, 但它的意义在于让你明白自己的选择会带来的影响, 还有你选择的事物是不是最佳的选项。 出于好奇心翻开的这本书, 读完之后觉得看起来难的事情, 很多时候是自己给自己设置了障碍, 通俗浅显的方式读懂, 比看深奥的文章要更有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