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学校门口红色大理石砌成得,整个学校最为气派的大门底下,我抬头看了看,大门上面刻着金光灿灿的两个大字──执信,执信两边还各刻着校训──天道酬勤,大任于斯。
我叫江莱。
大概在十年前吧,在隔壁师大附中崛起之前,执信还是一所响当当的重点高中。
然而师附近年来一心一意狠抓升学率,花重金聘请名师,反观执信,连续几年扩招,因为师附,生源也大不如从前,虽然学校整体水平并没有下降很多,但是对比隔壁连续五年包揽全省文理科状元,一本重点升学率每年都创新高。执信便只能屈居于师附之下,变成了一所二流高中。从当初人们口中的“考进执信,便相当于半只脚迈进了重点大学”到现在,“去不了师附,那就只能上执信。”
毕竟在这世界上,别人在积极进步,而你在原地踏步,就意味着退步。
今天执信报道,学校门口挤满了家长和私家车,鸣笛声此起彼伏,中间还夹杂着让家长放下行李就离开的广播声。我四处看了看,像我这样一个人独自背着大包,没有人送,噔噔走进学校的倒是少见。
不是我不想让别人送,而是我妈实在是懒得送我。
因为我家就在校门口右拐的小区里,走路最多五分钟,骑自行车两分钟,所以就为了这两分钟让全家都出动实在是没有必要,毕竟我妈站在阳台的窗户前面,就能看到她女儿失魂落魄的身影。
因为执信是全寄宿高中,这意味着不论你家离学校多近,都必须要住校才可以。
当初因为需要住校,我还犹豫过一阵子要不要报考,然而我爸妈严格遵循着“只有放出去锻炼才能成长”的方针,果断要求我报考执信。
不过就我中考的分数来说,师大附中之类的一流高中肯定不用想,而上三流高中又很亏,最好的选择也就是执信了。
录取通知书上说分班也会贴出来,我顺着人流推推搡搡,终于涌到了公告栏的红榜面前,后面一排伸着脖子想往前面挤的人,我费了好大力气才凭着自己的大书包在红榜面前站住了脚。
九月的秋天真是名不虚传,闷热到一丝凉风都没有,刚才抢位置又出了一身汗,我能感觉到自己的背后,被书包压着的t恤全部都湿透了。
执信的分班遵循着“三三分”原则,即在没有分文理科之前的高一,是按中考的分数来排的,学校把中考的分数划为高中低三个档次,每个班都会分到一小部分尖子生,一部分中等生和一部分分数靠后的学生。
我想了想自己的分数,肯定不在前头,便从后往前倒着找,红榜上面所有名字都是用毛笔手写的,标准楷体,字很漂亮,笔挺有力,我仔细看了半天,终于在中间偏下的一行里看到了一个叫做“江来”的名字。
“江来….”我想了想,“难道是学校把我的名字写错了?我是“莱”字,而不是“来”字啊。”
以防万一,我又把红榜认认真真地从头看到尾,确确实实只有一个发音是“jianglai”的名字,就是我眼前的这个“江来”。
我很喜欢我的名字,江莱。
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曾经问过老妈自己名字的缘由,老妈拿着织毛衣的针指着老爸说,这是他起的。
和老爸彻夜深聊之后我才知道,原来老爸在给我起名江莱之前,还考虑过“江洋”,“江雪”和“江丽”这三个名字。
据老爸讲,“江洋”是希望女儿将来有机会可以跨过江河,远渡重洋,出国深造。而“江雪”则是希望女儿像雪花一样冰清玉洁,至于“江丽”,因为老妈姓“李”,“江李”联合的爱情结晶,就取名为“江丽”。
老爸一脸郑重地对我说,“我对你的名字非常重视。”
而这三个名字彻底体现了我老爸的审美。
我以一种十分担忧的态度问我妈,我爸起这三个名字的时候她有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没想到我妈居然轻轻一笑,毫不在意地说,没有,无所谓吧,就是个名字。
父母是不是都理解不了名字对孩子人生的重要性?
至于为什么最后这三个名字都没有用,而是用了“江莱”这个名字,老爸又是一脸神秘,凑近我说,是特意找了一位算命先生,算了一个名字出来,这个名字就是“江莱”。
尽管我老爸对自己起的前三个名字万般不舍,但最终还是忍痛给我起了“江莱”。
对比前三个,又看看老爸对自己那三个名字一脸怀念,我突然对历来嗤之以鼻的算命先生涌现出了许多好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