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1

作者: 熒光闪爍 | 来源:发表于2019-10-01 19:23 被阅读0次

有个短视频里面,一位男士在飞机上大吵大闹,有人上去劝阻,他反驳:反正又没人认识我。

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个案,好多人在熟人环境里是谦谦君子,素养了得,一旦到了“陌生”环境,就会“放飞”自我。就凭“反正又没人认识我”,潜台词是:又不会影响我什么。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描述中国的社会结构是差序格局,体现在人际关系上就好比是在水里投掷一颗石子,荡开的一圈圈水波。距离中心越远的水波跟自己的关系也就越远,越无足轻重。

所以你会看到人们在熟人圈子里的包容度是很高的,越是到了陌生的圈层,就越斤斤计较。

所以考验这个词也就不得不派上了用场。

最常见的例子比如谈恋爱,多少熟人介绍的对象都禁不住考验,哪怕是围绕在自己身边的,本身就认识的人,最后也禁不住考验。因为这也是要把一个相对陌生圈层的人拉进你的熟人圈,让关系变得更近。所以你会用到考验,甚至是几近苛刻的考验。

公司在录用员工的时候也会有一套自己的考验标准,来选出合适的人才。比如有一家公司在最后一轮面试时,在门口很显眼的地方放了一个纸团,可是进进出出的面试者中,没有一个人去弯腰把它捡起来,直到有一位面试者把它捡起来时,面试官让他打开纸团,上面写着“你被录用了”。在前几轮的专业PK中胜出的佼佼者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会跌倒在一个小小的纸团,这个小细节上边。

还有一个被放进公益宣传里边的面试场景:一个面试者因为在公司遇到一位需要帮助的保洁人员而不小心面试迟到了,等面试官出现时,发现正是那位清洁工。在其他面试人员都因为各种原因拒绝帮助保洁员的情况下,他也就不出意外地被录用了。可以想像一家目标客户是老人的公司,对爱心的重视程度了。

这些都是在有目的的情形下对陌生环境中的人做出的考验。与其说是考验,更像是对一个人素质的检验,在发现符合公司要求的闪光点。可是这些所谓的闪光点恰恰又是最基本的素养。

然而这些基本素养也正是我国自古有之的优良传统。比如对敬老的肯定,

我国古代儒家文化有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在上位的人,这种人是很少见的;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这种人是不会有的。”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再比如日常做事的信条“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意思是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厚诚信。”

还有提升自我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意思是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

在互联网科技如此发达,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的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拿出把自己当一家公司来经营的魄力,“反正又没人认识我”恐怕是很难做到了,但是如果把儒家文化的标准要求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让大家认识一个不一样的你,还是可以做到的。

请拿出熟人社会的包容度来拯救你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10-0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ak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