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到过程中,即便是逐字逐句的进行阅读,当时能记住的内容过不了多久我还是很容易忘记。也常思考,读书到底该仔细到什么程度?上周读完印南敦史《快速阅读术》扭转了我的观念,就是从意图“复制100%但原因”转向“邂逅1%到收获”。
我们读过的书为什么容易忘记?
因为良好的阅读要像我们日常的呼吸一样,完成了“吸气”的下一步就要“呼气”,两者必须相辅相成。如果只是一味的阅读而不输出,就好比我们只是不间断的吸气一样,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呼吸式阅读的三个步骤:
· 步骤一:“一行采集”,仅摘取最具魅力的片段
· 步骤二:“一行精华”,选出书中最精彩的一行
· 步骤三:“一行评论”,写出对本书的感想,唤醒“一册记忆”
我们常没有时间用来阅读,究其原因是我们没有把读书当成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形成新的生活规律。
· 我们可以自定每日阅读的时间段和时长,仪式感特别重要,不过建议是早起阅读,早晨起床比较清醒,还有助于改掉睡懒觉的习惯。
· 搭配性的选择书籍,细读的泛读交替选择,推荐比例9:1(9本泛读搭配1本细读)
· 有没有发觉,我们花费一个月才读完的书,到最后的感受往往会不知道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为了避免这种状况,每天阅读的书籍尽量要与昨天的不同。当然这也并不是说一天非得读完一本书,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设置个进度。当然,这个进度越短收获会越大。
提高阅读速度的四个步骤:
· 步骤一: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
· 步骤二:仅读每个段落开头和结尾的五行
· 步骤三:确定关键词之后再进行阅读
· 步骤四:使用多种阅读节奏来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