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PMbook产品大学
“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就这么简单》

“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就这么简单》

作者: Elva7 | 来源:发表于2015-10-15 12:54 被阅读185次

前段时间看了一本关于产品设计的书籍,叫《就这么简单》,其实里面大部分讲的是界面设计,但因为作者也将产品经理定位为这本书的受众之一,所以很多地方是站在产品经理的视角去介绍的,适合小白们去巩固关于产品的一些知识的理解。

这本书中对我比较印象深刻,且自认为能够学以致用的是关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的重新理解,下面是对该部分简单的梳理过程啦,希望能对小白们在产品设计的理解上有所收获~

User Centered Design

先从定义说起,UCD(User Centered Design),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

我们在太多地方看到这个词语了,在书里,在别的微信公众号中翻译外国知名产经写的文章里,在某产品发布前的宣传海报里,等等。我们知道这句话很重要,却不知道在哪些地方能体现出它的重要。

在书中写到,“让用户参与整个项目开发过程,只有用户才是产品成功与否的最终评判者”。

也就是说,“以用户为中心”这句话的应用主要是从确定需求开始整个产品的设计以及开发过程中,让用户充分参与这个过程,有时候团队的产经或者设计师自以为他们和用户都会接受且喜爱的设计,在用户真正接触产品时,用户的体验可能会与我们所料想的差之千里,而用户的反应才是产品成功与否的最终决定方。

那么现在就能进一步理解UCD是什么了,当然把用户带入整个产品研发过程可不是随便说说那么简单。

从以下几个步骤去做到”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1、确定需求

在产经确定目标人群在该项目产品的需求前,除非能明显且有能力确定用户的需求,否则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这是将用户带入产品设计的第一步。

在收集需求的过程中,需要强调需求的“可衡量性”,对每个需求来说,你都要知道做到什么地步才是达到了目标,对于那些完全不能衡量的需求,别在上面浪费时间。而这第一步所能用到的最常用方法有问卷调查、用户访谈、观察和集体讨论。通过这些方法与用户多接触与沟通,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了解他们对产品的看法,从而将其整理为规范的需求文档。

2、设计过程——把原型拿给用户做任务吧

先来讲讲原型,原型给两个人群看,一个是用户,另一个是开发人员。而原型分为高保真原型和低保真原型,我们平时使用Axure或者墨刀等工具,能够完成一系列产品的原型交互效果的是高保真原型,而以草图、连环画、卡片形式的原型为低保真原型。

一般情况下,在产品设计前期,确定产品整体框架和基本功能时(或刚开始面对某个问题时),使用低保真原型更为合适,可节约成本,且往往设计中后期产品的改动会很大,若前期就花费大的精力和时间去制作,后期会难以修改,有可能高级原型的一个错误就打断了整个评估过程。所以自然,在产品设计中后期,需要表达细节,便适合使用高保真原型去实现一些难以在低保真原型完成的交互效果,方便开发者和用户理解。

这里有必要注意一点的是,制作原型只是正式开发工作之前的一个阶段,目的是为了”快速制作某个东西,从而测试产品的某些方面“,所以制作原型只是用于方便他人理解,为产品测试作为工具。

显而易见,”以用户为中心“的第二步就是在设计产品过程中,将你做的原型拿给用户操作吧,也许你会惊讶于用户帮你发现你之前从未发现的问题。

3、测试测试测试,别忘了你最宝贝的用户

可用性测试是产品开发过程中,帮助团队在产品正式上线之前发现并修复错误的一种开发方式。

将”以用户为中心“的第三步,就是在可用性测试时带上你的用户。

当然书里也明确表现出了可用性测试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也是很多团队所忽略的一个步骤。书里写道,”哪怕只测试一个用户,也比不做测试要好“。

那么,将用户带入到可用性测试在实际操作当中如何做呢?

测试的前期准备

【1】测试的地点和设备

可用性测试需要一般需要一个观察室和一个实验室,观察室是团队人员以及上级观察用户的空间,实验室就是参与测试的用户正式测试的位置,两个房间之间隔着一个单向透光的镜子,用于观察室的人员可以通过它观察测试过程和用户的反应,而实验室的人不能看到观察室的人。

一般正规测试时,实验室需要一个主持人、引导者、记录者,观察室至少需要2-3个人,两台显示器、摄像机和麦克风、录像机(用或不用都行)。当然也可以有最简单的测试准备,是准备一个临时设置的单间,主持人、引导人、记录者同为一人。

【2】测试人员的招募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用户——能代表产品现有和潜在的目标用户群体。

测试用户的选择考虑三点:

用户是否了解必要的专业知识;用户的计算机经验如何;用户对产品熟悉程度。

考虑的前两点按照目标用户的性质决定,至于第三点则根据本次测试所要解决的问题而定。对产品的熟悉程度可分为新用户、熟练用户、半熟练用户(测试新用户可发现产品的易学性和易记性方面的问题;对熟练或半熟练用户的测试则能发现产品可用性、效率和用户体验方面的问题)。

PS:#究竟每次应该测试多少用户?

从作者的研究统计结果中得出:有5名用户参与的测试,就能发现85%的可用性问题

#测试可以规模小,但是不要只测试一次。

#如何招募用户:

有两种方法,一个是通过专业机构招募(人才交流中心或猎头公司),另一个是自己找并发出邀请。

测试的过程

【1】设计好考题

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任务,注意提高用户的积极性,及在任务中逐步加大难度。

【2】介绍阶段

向用户介绍测试的过程和设备,以及测试的目的,闲聊帮助用户放松,说明测试需要他们多说话。

【3】正式测试

分为“理解”阶段和“任务”阶段:

”理解“阶段

让用户看到你所要测试的网站、Web-based产品或软件,询问他们对页面的初始印象,然后看他们能否理解产品的大致功能、层次架构和运行方式等等。

“任务”阶段

让用户完成一些任务,观察他们在任务过程的表现,记录发现的问题。

观察和了解用户的情感反应,如叹气、皱眉、耸肩等行为,体现了用户的不满和受挫情绪。有时候他们表现出的惊喜并不一定代表着肯定,这表明并不是他们预料中的结果,他们是无意中瞎打误撞出来的。

在用户实施任务阶段时,让用户进行有声思考,比如用户在操作点击某一按钮时,让用户口述他做这一操作时心里的想法是什么。再来是引导者适当的提问,比如用户在某一页面的某个操作区域中游离的时候,引导者可以问他他想在试图达到什么目的。

测试之后马上回顾和总结

每轮测试后,应该及时让开发团队交换一下意见和认识,回顾每个人的观察并总结记录。如果不及时进行总结,时间拖久了会丢失一些原本很好的想法,或者减弱某些感受,更糟糕的是会遗忘某些感受。

LAST

通过梳理UCD运用到产品开发过程的三个步骤,小白们再也不要听着大神们嘴里念叨着”以用户为中心“,眼里流露着”好像很厉害的样子“的崇拜之情,却不知道真正设计产品时该如何运用把这句话了!

当然,若朋友们看到有哪些不当之处,很高兴能看到各路小白或大神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哦~

【该文章同时发布于微信公众号——产品小白的日常(微信号PMxiaobai),每周发布新鲜原创文章,产品小白聚集地,一同成长不能没有你!欢迎订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就这么简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hgc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