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只要提到佳能EOS R5,甚至R6,很多人立刻想到了“发热”这个词,我感觉有点条件反射过度了。
先说明一下我的态度,当真买EOS R5就是为了拍8K视频?先问问你家电脑够不够快,反正我的苹果垃圾桶处理8K视频非常卡,日常拍摄4K分辨率用的也很少。很多键摄师在研究相机的时候,总是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所有参数都要高,关键是钱到位吗?就算钱到位,真的平时能用到吗?换个角度看,作为一款主要用来拍照的相机,EOS R5也香呀,各方面性能均衡突出,在不加价的情况下,能买!
至于为什么把8K作为卖点宣传?这就是佳能的“精”。不搞8K,哪里来的话题,怎么上热搜,关注度怎么爆,免费宣传呀!好不好用不是关键,毕竟太好用了,EOS R5 Mark II以后怎么卖呢?
为什么相机会“发烧”?
正常情况下,相机只在实时取景、高速连拍、拍摄视频、B门曝光时发热量增大。
相机在拍照的过程中,感光元件虽然需要充电发热,但工作时间极短(拍照的曝光时间通常小于一秒,所以可以忽略不计),拍摄视频、实时取景的行为可以理解为连续拍照。
除此之外,处理系统、存储系统、供电系统连续工作也会发热,会影响到粘合光学透镜的粘合剂。
单反相机根本就没有针对性的散热处理,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机身摸起来就会烫手,能达到40度,甚至50度。
无反相机由于内部空间有限,散热难度大(索尼A6300当年4K视频也是严重发热),但很多厂商在设计中对电路进行了优化,还加入了一些特别设计,比如装有风扇的松下S1H(主动散热),内部有多层散热金属板的松下S1(被动散热)。
发烧真的会把相机烧坏?
很难。从有视频拍摄开始起,准确说,开始有人用单反替代摄像机进行商业拍摄的时候起,就有一种说法,拍摄视频能把单反拍坏了。
然而到目前为止,我没见过正常使用,把相机拍坏的(使用寿命到了除外)。
不否认,感光元件本身是有寿命的,就跟灯泡能连续工作多少小时一样,相机也有这样的寿命限制,用得越多则消耗越快,加之长时间连续工作持续发热,也会对电子元件产生一定影响,但是这个寿命很长。
别忘了,现在的单反和无反相机还有过热保护。就拿EOS R5来说,主要过热问题存在于 4K30p超采样、4K60p无裁切、4K120p高帧率、8K30p以及8K30p RAW的录制,佳能官方公布的数据,EOS R5在触发过热保护之后,会关机降温10分钟,遗憾的是,也只能够连续拍摄10分钟4K/60p(无裁切)视频。
佳能是故意的吗?贴吧用户数学课打飞机就发帖谈了一下EOS R5的过热问题,他使用热成像仪器对EOS R5状态进行监测,20分钟停机时CMOS只有49.2°C。
最有意思的事发生了,拆相机,扣掉纽扣电池重置BIOS时间,又能拍了。
于是他得出结论,佳能EOS R5过热保护是计时器控制的,不是温度计。
虽然网上讨论的声音很多,但我研究了一下,觉得温度计肯定是有的,计时器也是有的,余量留的过足,说起来是为相机安全着想,其实是不想让用户愉快的使用,榨干性能。这让我想到了前几年,很火的魔灯固件。话说,固件EOS R5破解是不是指日可待?
解决方案有吗?
千万不要小看广大摄影爱好者的动手能力。这是直接把CPU的散热片安装到相机的背面。
此前,围绕A6300的改装最多,每拍20分钟就要罢工一段时间,这效率怎么能成生产力工具呢!
EOS R5上市这才没多久,散热套件就已经上市了。
毕竟相机就用来拍照的,无论外观设计,还是结构设计,并不适应长时间连续满负荷工作,只有一种相机例外,专门为视频拍摄优化的相机,比如索尼A7S系列、松下G系列。其实,厂商不笨的,都是找准用户痛点,但不给你多占便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