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714天】
我们要爱惜自己的羽毛
也要珍惜自己的话语
珍惜自己
珍惜别人
珍惜别人认识自己的时刻
为什么你的提问,得不到别人的回答?
昨天校长分享了这个话题,她说自己在知乎平台,视频号等等地方都会收到很多人的提问,但那些提问简单且泛滥,让人不知道要怎么回答。
因为对于专业人士而言,一个问题一个答案是很有必要认真对待的,但是太过泛滥的问题,要回答起来可能三天三夜都回答不了,这还要在对方的认知能够接收到的情况下,否则说了都是浪费。
有位老师曾经说过:不要轻易问别人在百度就能够搜索到答案的问题。
反观我们,很容易问:为什么?似乎问这个问题,可以显得自己很好学。
但如果太容易问出:为什么?就会显得自己一点都不用脑子思考,而仅仅只是想以这种好学谦虚的态度来绑架对方的时间,迫使对方回答你。
久而久之,这样的问题问得多了,自己也就更加不愿意思考了,反正所有的问题都有人回答,然后也不去思考这些答案是否经得起推敲,久而久之还以为是自己把很多问题都搞懂了,产生很博学的错觉。
有些人轻飘飘地活着,自己不用力,就这样轻轻松松简单活着。
别人说什么都相信,也不去深度地思考,不付出什么成本,什么都是浅尝辄止地试一试,就连问别人问题,都轻飘飘的没有分量,多说几个字,多思考一些,都不愿意。
甚至当对方不想回答,缘于一方面要回答起来需要太多太全面的知识才能够填满这个问题的坑,另一方面还担心误导你的认知,也担心以你目前也接收不到这么多的内容——却反而被这些人责怪说老师太傲慢了。
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所问出的轻飘飘的随口一问,注定也就只能获得与你成本相应的东西,甚至什么都获取不了。
在问问题之前,能不能至少先去了解一下自己所问的问题能不能在百度找到答案?在书中找到答案?努力去挖掘,找得实在找不到,还是满脑子问题,能不能把自己的问题梳理得清晰简洁一些,呈现给想要虚心请教的那位老师?
这个世界,毕竟还是毕竟公平的。
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自己要有足够的分量;在专业内的分量,做人做事,认真付出,努力且负责的分量;遇事愿意全身心投入付出的分量;问别人问题,也要认认真真地思考,寻找答案之后,实在找不到答案之下,郑重地请教别人的分量——这样活着的态度,才足够真实且壮烈,才能得到对方全心全意的回答,给予你指点。
而哪怕几句指点,可能对于正身处迷雾中的我们,都是非常珍贵的点拨,能让我们节省几年的时间,少走很多的弯路。
希望别人认真对待自己,至少要知道什么是认真的态度。
▲
关于本文
——林青澜,生活美学家
私宅设计师,探索生活美学,空间美学,生活应是鲜活而有趣的,我喜欢具体而美好地生活着,以享受世间美好为终身情怀。
做个优雅有趣的女子,用心品味生活——
文字由青澜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