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日新录(8月10日    阴有小雨)

日新录(8月10日    阴有小雨)

作者: 天行健君马甲 | 来源:发表于2025-08-09 18:41 被阅读0次

      “坚定地固守在家乡,不愿迁移。他们艰苦耐劳、安土重迁,心态比较保守。但他们在南方长江流域的邻居就不一样了。”这段话是典型的“地理—性格决定论”,放在 20 世纪上半叶的乡土中国叙事里很流行,今天却只能当作“文学修辞”来看,不能当史实。

      一、考古与史料都不支持“北方固守、南方好动”

      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仰韶彩陶因素一路南下到江汉平原;同时长江中游的大溪、屈家岭文化也向北渗透到豫西南。人群显然在流动。

      商周时期:殷墟甲骨里常见“征人方”“涉汉伐楚”;西周金文有“南淮夷”“南夷”反复出入中原。北方贵族、军队、工匠成批南下,何来“固守”?

      秦汉以后:历次“北人南迁”——永嘉、安史、靖康——动辄百万级规模,恰恰说明黄土高原居民迁得又多又快。反观江南土著(吴、越、楚后裔)在六朝以前反而“安土重迁”,因为稻作水网比旱作更需要长期经营固定田块。

      二、“心态保守”是近代华北农村的特定产物,而非古今通则

      19世纪后,华北平原因生态恶化、战乱频仍,才出现“不离井”“不出村”的极端保守;同一时期,长江三角洲因工商业和城市网络发达,人口流动显著。于是观察者把“此时此地的差异”误当成“自古以来”。

      三、经济形态与政治制度才是决定人口流动的关键变量

      旱作区:若遇水旱蝗灾,农民往往整村外逃,史不绝书。

      稻作区:一旦圩田、梯田体系成熟,农民反而被水利共同体“绑”在原地。

      国家行为:屯田、实边、移民实京师等行政命令,比个人“心态”更能解释大规模迁徙。

      “黄土平原居民安土重迁、长江流域好动开放”是 20 世纪知识分子借景抒情的刻板印象,与考古、人口史、灾害史都不符。真正左右人口流动的是环境压力、国家政策和生计方式,而非一条大河两岸的“性格基因”。

相关文章

  • 日新录(5月27日    阴有小雨)

    1842年《海国图志》问世,作者魏源在该书《原叙》中指出著书目的:“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

  • 日新录(10月6日    阴有小雨)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表达过:“邪恶的最高境界,就是有着最正义的表象,却又同时拥有最不正义的本质;正义的最高境...

  • 日新录

    这次回家,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半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但感触很多。因为工作的特殊性,长期在外,和家人在一起生活的时间...

  •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9(根据康熙皇帝听课讲义《日讲四书解义》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9(根据康熙皇帝听课讲义《日讲四书解义》整理)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君子之学必日新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近思录》载程颐语 这段话的意思是:君...

  • 日新录024:无欲则刚?

    我们常讲“无欲则刚”,是说人没有欲望就什么都不怕。但没有欲望真的好吗?个人有改善生活的欲望,才有拼搏奋斗的...

  • 日新录090:童年印记

    昨天带女儿去了威高时光城,体验了一把现代化游乐设施。这里不只有传统意义上的玩具,还添加了陶艺、绘画、音乐等...

  • 日新录112:元无知

    从前我们说自己无知,大多指的是没有某方面的知识,我称之为“知识无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考试时,虽能看懂考卷...

  • 日新录117:关键局部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常用来解释要成功必须有耐性,要持之以恒。这只是时间维度的解读,其实我们忽略了空间维...

  • 日新录091:角色意识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明确每个角色的责任边界就是角色意识。就像两个拳击手,在台上打得鼻青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新录(8月10日    阴有小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suo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