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超过了我的认知,回家省亲的路居然认不清往哪里去了。路旁,一个佝偻身姿的老人,捉摸不定的,疑惑的看着我。
“你是阿明吗?”
我睁大了眼睛,惊讶的看着走上前来的老太。
“仁宝老婆婆?!”
“是呀!你真的是阿明?我看着像,从你小时候光屁股一直看着你走出乡村,走路的形态忘不掉喔。”
“找不到路了吗?这已经是村落的路口了,你往这边看。”
顺着老婆婆指的方向,我很快看到了熟悉的几个房舍,其中一个就是仁宝老婆婆的破旧房子,旁边就是我老家的一样残缺落败的瓦房。
仁宝自告奋勇的领我向一条狭窄的小路走去。
“阿明你长胖了点,有福相了”。仁宝的拐杖滴滴的敲打小路。
老宅已经没人住了,我回家便是给父母上坟,每次回家就在邻居家小憩一下,和乡邻聊聊村上的事情,顺便看望几个年迈的长辈。
仁宝从家里拿来几张板凳,我在老宅的门前坐下。一时没有找到老宅的钥匙,我就先和仁宝聊了起来。
“门前的杂草我帮你家拔了一点,这样能走路了。婆婆老了,就只能干这点活了,你父母我帮你看着呢”。
仁宝显得很是兴奋,轻轻擦起汗来。看着我,仁宝乐开了花,我相信,岁月里的曾经乡邻间美好经历,现在正从仁宝的记忆库里,一点点的返程归来,溢出在仁宝廋黑的脸上,那是生命意义的全部体验。
仁宝93岁了,依然能够大半日的村庄里走动,得益于长年的劳动养成的硬朗身体。岁月在仁宝的脸上刻满了皱纹,每一道都藏着乡村的变迁和人际经历。
有人说:做人要几分淡泊,清风细雨,同样有韵致;做事要几分从容,俯仰之间,依然洒脱。没有上过学的仁宝是典型的代表。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在黄土田野里,这是一条颠覆不破的真理,农田的每一枝稻穗里面厚重的养份,都是一颗颗的汗水滋养而出。仁宝年轻的时候,正是我们的儿童时分,便有了对仁宝的印象,仁宝是村里的勤劳能手,不紧不慢的从日出到日落,在自留田里,在田埂中,终年着一身青布衣衫,上面带着大大小小不同颜色的补丁,扛着一条铁锄或者篮子,出没猪圈鸡棚,瓜田菜园。
“好长时间没有沾荤腥了吧,我家的鸡近来产蛋勤快呢,给我家明儿宝贝补补身子,正是长身体时候,多好的男娃”。仁宝似乎算准了我家的贫寒窘境,出现在我家门口,手里拿着两个鸡蛋,递送到我妈手里。
“咱们没文化,只知道干死活,将来明儿出息了,常来看看我们老婆子就行了”,仁宝看着噙满泪花的母亲,为能够帮助到我家而高兴着,偏偏用低微的语气说道。
“明儿,今天放学回来帮我搬个菜缸。”仁宝也不时喊上我去帮忙,时间久了,我知道那时她想送给我家一些瓜果蔬菜。
“哈哈!小年轻身体有力气,这个你拿去给你妈,算是你的帮忙酬谢。”仁宝就如此帮衬着我家,还有其他的相邻。
“勤劳了不会挨饿,还能养身体”。这是仁宝对我常说的口头禅。
浅薄的乡村道理萦绕在我家周围,滋养着我们成长的每一寸岁月时光。
仁宝走上前来,将我从久远的记忆拉了回来,混浊的眼光着看我,搀着我手。
“明儿一个好后生啊!一脸福气相。我当初就常和你妈说起。”
“孙子城里盖了大房子,叫我去住,我一下回绝了,那多孤单,就很难看到我家明儿了”老人自傲说着。仁宝一辈子没有走出村庄,我清楚,老宅是她的领地,涂满了老人的辉煌和平淡色调,如果离开了,就抽去了她的心脉,村庄和老宅也就失去了灵魂。
常常想到,我们终极一生追逐的梦想,除去解决了温饱,已然找不到欢乐和自在。看到眼前一阵清风划过的时候,几珠野花摇动了起来。
我知道,老宅土堆里的父母听到了我和仁宝老婆婆的对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