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再见故宫》读后感

《再见故宫》读后感

作者: 大道至简大象无形 | 来源:发表于2020-03-18 20:57 被阅读0次

《再见故宫》的作者叫安意如,她更为出名的一本作品名为《人生若只如初见》,是一本古诗词赏析随笔。此外,安还写了《陌上花开》、《美人何处》等等。《陌上花开》是赏析乐府诗词的随笔,《美人何处》则演绎了历史浪尖上美人们的人生际遇。由此介绍,对于安意如还不太熟悉的读者,应该已经有了一个初步印象,安意如情感细腻,热爱古诗词,笔锋随意天然。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样。

《再见故宫》封面

这本《再见故宫》,说的是生活在故宫里的人的故事,通过作者的视角记录了他们的情感生活和人生际遇。感慨于这些红墙内的让普通人神往的生活,其实竟有一种说不出的无奈和残酷。与其说这是一本历史随笔,我更愿意称之为抒情散文。

《再见故宫》共16万字,篇幅不算长,但勾勒出了在故宫生活过的明清两代帝王妃嫔形象大致三四十个,贯穿了故宫从兴建使用到溥仪退位结束封建时代的近600年的兴衰荣辱。这么大的架构,这么多的人物都被作者轻巧的用一根主线牵连了起来——情感。

书中附故宫全景图

而这些情感的基调却是伤感和冷酷。“它(故宫)那么大,又这么小。朱红炼狱,珠玉为枷”。那些在故宫里生活的人们“一生之中,再无别处可以栖息。哪怕脚下是万丈深渊,无间地狱,也要咬紧牙关前行。只有死的时候,才是暂时的了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即使安稳荣宠也是暂时的,镜花水月一场空。紫禁城的残忍是它能将所有人都变成囚犯,变成面目相似、悲喜莫辩的人。入此宫门来,你原先是谁,是怎样的心地,都不再重要。”

故宫内景

这些人虽然贵为九五至尊,但同样具有劣根性,“不能从心底里接纳无常。目睹他人繁华时,轻谑以对,自诩看透世事;自己兴盛时,却妄想世事永恒,人事不变。到头来,我们看到的是别人的无常,却看不见自身的幻灭”。

故宫外景

我能够感受到作者面对故宫时内心的波澜、丰富的情感以及鞭辟入里的剖析。我敬重作者,但又和她保持着一段距离。比之情感,我更关注史实,任他王侯将相,也都是沧海一粟,紫禁城里的情感也并不比寻常人丰富多少,紫禁城里的故事只是比较特殊但并不更加雄奇。而论起史实,本书虽然涉及了不少人物,且附以作者独特的视角和观点,但大都点到为止,说到底是其论述情感的背景而已。

故宫景致

这本书,既像是作者对人生际遇与情感的梳理,留待自己细品;也像是在寻觅知音,好一吐为快。遇有对明清历史比较熟悉、有一定人生阅历且情感细腻的读者,应该会有更多共鸣,更能体谅作者的心意与心静。

相关文章

  • 《再见故宫》读后感

    《再见故宫》的作者叫安意如,她更为出名的一本作品名为《人生若只如初见》,是一本古诗词赏析随笔。此外,安还写了《陌上...

  • 你好故宫,再见故宫

    从艳阳高照的南方来到碧海蓝天的北方,见证了北京2017年第一场大雪,银装素裹,分外妖娆,雪后初霁的北京,格...

  • 再见故宫

    再见,有时候是“告别”的意思,有时候又是“再次相见”的意思。但无论怎么理解,都契合我对故宫的感情。故宫在我心中...

  • 再见故宫

    安意如的书看过很多本,因为比较喜欢这种文字优美,解析古诗词类型的书。古代的一些诗句真的是很美,描写的情境也很让人向...

  • 再见,故宫

    文|云浅浅 01 我长这么大,还没有去过北京,但我一直很想去,因为我想去看故宫。 很小的时候,在书上看到,故宫是皇...

  • 再见故宫

    2019年6月8日 星期六 晴 十多年前我在乡镇卫生院工作,当时的院长带领我们一起到北京旅游,那次是我人生中第...

  • 《再见故宫》

    这是一本尴尬无比的书,介于旅行与历史之间不伦不类的题材,文笔已然失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优雅与灵性,更少了历史的严...

  • 故宫再见

    春节即将去北京,偶然在大众书局看到了这本故宫再见。 本书讲述了故宫里的两家人,朱家和爱新觉罗,深宫似海。有人千方百...

  • 再见故宫

    这本书无意间在同事办公桌上发现,故宫两个字吸引着我,于是借过来看! 故宫,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是现实与过去相交织的地方...

  • 《再见,故宫》

    你好,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一本历史类的书籍,名字叫《再见,故宫》。作者是一名女作家,安如意。整本书以明清两个朝代的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见故宫》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ac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