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互联网观察日记社交媒体营销艺术之家
穿越大汉聊媒体,论竹简与纸媒的恩怨

穿越大汉聊媒体,论竹简与纸媒的恩怨

作者: 庆州翻书 | 来源:发表于2015-06-16 09:51 被阅读13330次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艾瑞克脑子里不断浮现出一个场景,思绪不断穿越到那个久远的大汉,那个竹简衰落纸张兴起的时代。如果那个时候有媒体的话,是不是也会如今天一般,传统竹简媒体面对来势汹汹的纸质新媒体一筹莫展,然后也如今天这般苦思复兴转型之策呢?

有些东西注定是要被淘汰的

纸张取代了竹简龟甲,网络取代纸媒,在艾瑞克看来其实是必然的,完全没有去复兴纸媒的必要。正如维基百科出现之后,大英百科全书OVER掉了一样,明明有一种更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为什么一定要去固守一个落后的模式呢?就如开头艾瑞克举得例子一样,如果大汉的时候就有媒体,会不会也有人带着满满的情怀去要复兴竹简龟甲呢?

而且事实上传统纸媒的没落与新媒体的出现,也没什么直接关联,完全是自己把自己给作死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前几天一家杂志找我约稿,在写完稿子之后,艾瑞克和编辑两人想了好几个劲爆的标题,可以很自然的点出文章的主旨,然而最终杂志社的领导选了一个中规中矩毫无个性的名字。传统纸媒脱胎于官办媒体,在做每一件事发每一篇稿子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领导高不高兴,做什么事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样的媒体注定是要被市场淘汰掉的。

都说传统纸媒是内容为王,然而事实上,传统纸媒的内容很久以前就已经死掉了。随便翻开市场上的报纸杂志,通篇都是各种医院保健品和其他一些奇奇怪怪的广告,通篇内容都是各种软文,剩下的全是特邀作者的稿子。艾瑞克曾经买过一份报纸,那是我一生中买过为数不多的几份报纸中的一份。买那份报纸不是因为它的内容特别好,而是因为它特别厚,只要三块钱有将近七八张,我买来是垫在地上坐的。那份报纸上几乎全是广告,没有一点有营养的内容。

但是如果你要说传统纸媒不重视内容这也不对,只是方法方向上搞错了。传统纸媒对于稿件的重视的点在于稳妥,而不在于内容,这个体现在传统纸媒多数喜欢用一些已成名作者的稿子,或者自家编辑的稿子,因为版面实在有限,很少会取用外部的投稿。

媒体也要做广告和宣传

传统纸媒销量锐减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其实是宣传上面不到位,我们似乎从来没有看到过传统纸媒做过什么广告。传统纸媒带着浓浓的“媒体思维”和“精英主义”,从心里一直认为自己干的就是媒体的事情,认识自己就该是被全民皆知的,自己的每一份杂志和报纸就是一次宣传,为什么还要去做广告,身段摆得太高了未必是好事。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做一个问卷调查,看看年轻人能够说出几个传统纸媒的名字,自己所在的城市有哪些报纸,可以去哪预订,价格是多少,几乎没有一个年轻人能够回答上来。传统纸媒带着官方背景,本身的销量其实水份很大的,很多地方媒体的报纸杂志都是靠摊派的方式拉动业绩,从来没有思考过该如何去做好市场。这一类传统纸媒从根上说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了。

传统纸媒的转型,老罗有一句很形象的话,叫强制拆迁,异地重建。这就好像数码相机取代了胶片式相机一样,网媒取代纸媒是必然的结果,无论是从体制、渠道、时效、内容发布的量方面来比较,纸媒都是没有任何可比性的。更何况前面就说过,传统纸媒一直引以为傲的“精英内容”其实早就没有了。

传统媒体精英人群的集体出走

其实有一个很有趣的事实,那就是所有的当红新媒体人,其实都是传统媒体出身。目前几乎所有活跃的新媒体红人,都是资深的传统媒体从业人员,他们带着十几年的媒体经验成功的转型成为了新媒体人。

《创业家》杂志的牛文文是《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前总编辑;和老罗分家的申音也是《中国企业家》杂志出来的;同样还有虎嗅网的创始人李岷也是从那出来的;《罗辑思维》的老罗是2008年从中央电视台辞职的,之后成为了一名自由媒体人;目前当红的微信公号《一条》的创始人是《外滩画报》的前总编徐沪生;吴晓波是资深财经媒体人,《激荡三十年》的作者,“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钛媒体的创始人赵何娟是资深财经媒体人等等。

其实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新媒体,所有的新媒体人几乎都是传统媒体的从业者,他们只是利用了一个更灵活的新渠道,去创造了一个新的品牌而已。他们只是把传统媒体认为不靠谱的事情做出来了,然后做的还不错,于是传统媒体从看不懂变成了不知道怎么看。

传统纸媒要扔掉“精英意识”

传统纸媒很多其实没有真正的网络部门的,最多就是一个微信管理员而已,从来没有真正把网络放到一个战略的位置上。艾瑞克在另一篇文章里曾经提到过一个观点,传统企业对于互联网是战略上重视而战术上轻视的,这种观念不改变是很难转型成功的。

绝大多数传统纸媒已经退化成为了一个体制机关的状态,靠着各种摊派任务过日子,本身是没有任何战斗力的。这类传统纸媒其实一点也不担心转型,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真正进入市场过,都是靠着自家兄弟给饭吃,只要摊派不停止他们就能一直活下去。事实上这类传统纸媒一点存在的价值都没有,所以为他们操心未来是没有意义的。

去掉一些靠给饭吃混日子的传统纸媒,还有一些传统纸媒是有理想的,真正的有情怀的想要转型拥抱市场的。对于这一类传统纸媒,在转型一开始,就要有纸媒死掉的心理准备。用另一形象的话来说,转型是作死,不转型是等死,但是作死可以有重生,等死只有见上帝一条路了。

网络媒体是互联网最早的一批从业者,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全国各地每个城市几乎都有一两个当红的本地门户或者社区。传统纸媒转型无非两条路,一条是体制内孵化,倾斜一切资源去培养几个网媒的项目;或者是放下过去“精英主义”的身段,与当地网媒合作,将过去平行的两类媒体进行融合,对于没有互联网经验的传统纸媒来说,与网媒合作是条不错的路子。

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纸媒的衰落是个必然的结果,传统纸媒在转型的时候,着眼点不该放在复兴纸媒上,更多的应该是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和打造互联网品牌上。未来报纸和杂志更多的可能会变成一个小众产业,像胶片产业一样,成为一些精英人群的游戏。正如本文开头所说的一样,随着竹简作为信息载体的时代过去,竹简从一个大众化的产品,变成了文人墨客之间送礼往来的收藏品。

相关文章

  • 穿越大汉聊媒体,论竹简与纸媒的恩怨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艾瑞克脑子里不断浮现出一个场景,思绪不断穿越到那个久远的大汉,那个竹简衰落纸张兴起的时代。如果那个...

  • 新媒体与流量

    如果说纸媒电媒是老媒体,微博微信是新媒体的话,那纸媒电媒把内容照搬去微博微信,这时候它就变新媒体了吗? 如果说新媒...

  • 竹简、纸与屏幕

    官渡之战之后,曹操搜获了一批与袁绍私下勾结的信函,属下问曹操怎么处理?曹操非常淡定地说,付之一炬。此时曹操心闲气定...

  • 读疯传 不疯传

    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传播媒介是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四大类;按照媒体的性质又分为纸媒、电子媒体和第五媒体。其中,纸媒...

  • 波兄品牌笔记212期:IP吉祥物的时代性

    凡事只有与时代同频才能产生共振,作为设计师我们要对时代敏感。从“纸媒”到“电视媒体”,再从“网媒”到“指媒”,以及...

  • 地方纸媒玩新媒体,不知道这么赚钱就亏大啦!

    纸媒广告收入日渐缩水,谈广告雪上加霜。与新媒体进行联动融合,许是一片晴天。 1.拉拢商家合作,打造企业联盟 纸媒唱...

  • 传统迈向互联网的营销渠道的改变

    渠道变化 纸媒广告-->电视广告-->网络广告-->自媒体广告。 纸媒广告 借助于纸质媒体(报纸、杂志、单页等以平...

  • 心痛!那些被丢掉的“成功”

    今天见了一位做老媒体(纸媒)十几年,做新媒体几年的媒体人,公众号写进10万+进行分享,感触颇深。 他原来是纸媒的编...

  • 关于纸媒发展的一些建议

    1、改变单调的元素,纸媒的媒体元素一直很单调,纸媒要想有所发展,不被淘汰,就必须创新。我们都清楚,纸媒对内容的探讨...

  • 写作变现有哪些方法?

    01. 写作要变现,就必须和新媒体行业挂钩。 什么叫新媒体呢?新媒体就是与纸媒等传统媒体相对应的新型媒体行业,它们...

网友评论

  • 庆州翻书:@O__O 嗯嗯,我这里也并没有全盘否定纸媒,只是说了一小部分媒体的问题,还是有一些想要转型的不错的传统媒体人,没有打翻一船的
  • LostAbaddon:不过,这篇文章讨论的主要范畴似乎是我国的纸媒本身的不堪,但,个人认为结论如果放到全球视野的纸媒被网媒打击的话似乎不是很妥。
    当然,由于技术导致的传播便捷性等方面国内外应该是没有太大的差异的,但纸媒的内容和意识上和网媒的差异,至少国内外应该是不同的。在国外,恐怕还是技术导致的便捷性是最关节的因素吧。
  • 含笑:四平八稳的人事体制,高高在上的无忧状态,有想法的人受不了或容纳不了,剩下的是与用户地气脱节的温室之花,自然没有扎根用户需求、摸爬滚打的自媒体生命力旺盛
  • 庆州翻书:@O__O 呵呵,其实挺无聊的,这种争论
  • LostAbaddon:以前也写过一篇文章,里面杜撰了这么一个情节:纸张出来后,一大帮儒圣手捧竹简哀叹人心不古世态炎凉孔圣人的圣学就要随着中华千年传统的竹简而一同堕入末法时代的地狱了。
    但,其实真正的结果是,现在一大帮儒圣手捧纸张哀叹人心不古世态炎凉孔圣人的圣学就要随着中华千年传统的纸张而一同堕入末法时代的地狱了。

本文标题:穿越大汉聊媒体,论竹简与纸媒的恩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cs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