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READY PLAYER ONE

READY PLAYER ONE

作者: LunarShade | 来源:发表于2018-04-07 01:33 被阅读0次

玩家一号 是我第一部去影院二刷的电影

坦白的讲 剧情很俗套 漏洞不少 主角光环明显 但这不妨碍它很优秀

不只是因为欧里瓦刚大木衣库,猎空雷诺和剩下的百十个彩蛋

因为它想讲的是那个很浅显的道理:

游戏不是毒品。它是桥梁,是旗帜,是艺术。

这个道理,是我们这代人一直想讲给上一代,讲给不认同游戏,把游戏当作“瘾”的那一代的那个“狗屁”道理。

必须得承认 我们没能说服他们。游戏能取得今天的地位,唯一的原因是那代人老了,我们掌握了话语权,加上网络普及带来的幸存者偏差。

我们曾经有网瘾战争 有中国红有旭东黄 有sky有孟阳有estar wNv LGD甚至是他妈卢本伟。

身披国旗也好 为国争光也好 感动的还是那一小撮玩家。 放到家长里短,得到的评价还是“臭打游戏的能赚这么多钱”“咱孩子可别学这个”

很残酷,游戏如旧时戏子,难登大雅之堂。是下三流的消遣,相比于琴棋书画,行万里路难及项背。

我从踏上游戏设计之路的第一天开始就一直坚信,游戏有着影片与文字所不具备的可交互性,它对艺术和想法的表现张力更为强大。

但很多人对游戏的成见,还停留在两会提案的“杀戮,暴力,血腥”和“骗钱的深坑 虚伪的网络”甚至是“网瘾”上。

曾经我觉得这道代沟没法被抹平,因为很多人没有机会去体验到游戏真正的美好,或者真正美好的游戏。就像我三姑父肯定不会去玩吃鸡,哪怕他年轻时是个军人,代入感也不会让他的偏见减轻分毫。

但后来我发现,中国很多成年人对游戏的偏见在慢慢改观。简单点说,他们玩到的不是质量多好的游戏,而是有着强大社交性,可以跟久未相逢的七大姑八大姨产生“沟通渠道”的娱乐软件。在中国,相比于以美术,游戏性,平衡为代表的游戏质量,更多的玩家在乎的是游戏的社交性,这是在任何一个时代和地区都未出现过的现象。

一个简单的微信登陆/QQ登陆让无数的手机游戏在中国烧了起来,从QQ炫舞到王者荣耀,很多人觉得腾讯是游戏里的IOI,是阻止中国游戏进步的大反派。但究竟是好是坏,我觉得可以见仁见智。

因为当代的每一个中国人都经受着强大的压力,孩子需要朋友,年轻人需要解压,中年人需要打发时间,老人需要陪伴。

每个人都需要游戏。

我们的父辈可能是需要广场舞的最后一代,正如同我们是有纸质相片,墨水玻璃投影仪,校讯通和砸卡玻璃球的最后一代。如果三十年后真的有OASIS,那哪他妈还有养老院啊,那都是老年电竞馆好吧。

但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一代喜欢游戏,不单是因为游戏的美好,更是因为我们背后,是独生子女政策下深深的孤独感。

头号玩家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镜头,是在Z全球直播破解第三个彩蛋时,街头的玩家们也好 ioi智囊团也好,大家都像小时候第一次看别人玩游戏时一样,一起窃窃私语,一起指手画脚,一起跟着控制手柄的人心潮起伏,一起欢呼,一起共享胜利。

这让我想起最早的时候我和哥哥一起玩ds的时候,两个人坐在床上玩口袋妖怪绿宝石。他打一个怪我打一个怪,最后打四天王的时候我们玩了整整两天,打通关的时候因为是盗版卡带,存档直接没有了,只能直接开始新游戏。

但我们并没有因为丢掉存档而感到难过,而是沉浸在合力通关游戏的喜悦中良久不能自拔。分享游戏带给我们的喜悦远远超过了胜利本身,那也是我们“玩游戏”的初心所在。

后来呢 长大了。游戏开始变味,变成玩游戏就是要赢。经过很久,我成为了一个“厉害的玩家”。从怪物猎人,到nba2k,到魔兽世界,到炉石传说,到王者荣耀,到守望先锋。

我成了别人嘴里的“苣菊”, 成了H毕业法师,成了0.01%的花木兰,成了大师自由人,成了一个忘记游戏很好玩,只记得游戏能带来胜利的芦苇五五开。

忘了本了。

我哥成了常春藤的1%,成了世界顶尖的程序员,成了一个很久不玩游戏的人

后来去他家过年 我哥说 玩把cs吧 一打一。

我俩第一次这么干是在坝上的茗汤温泉城,可能是06年。那是我第一次玩cs,我俩一人一把手枪在Bloodstrike图对打了一下午,乐此不疲。

我哥就为了陪我,他平常也不玩,就挺菜,还故意让着我。我就更得让着他,结果就俩人谁也打不着谁,结果打了半天,6比4。

我天天沉迷ow 偶尔一玩cs觉得画风也接受不了 跟他打也没什么技术含量,消磨时间嘛。但我哥说他真的高兴,因为好久没人跟他一起玩了,就我乐意跟他一块玩游戏。

当时我就想起来 我俩第一次玩这游戏 我第一次赢了他时候我高兴的那副德行了。

很多时候我玩游戏也不是为了赢,也不是为了成为国服百分之几来证明自己。我只是想有很多朋友,他们认同我,在游戏里大家一起努力,大家一起赢,大家一起开心。我很缺朋友,我很孤独,和很多人一起玩游戏,一起胜利的高兴我会记很久。

一开始 我说要学游戏设计,周围人都说别吧,去学写代码吧。好好干,能赚钱,沾了互联网的光,还不太累。

后来我考上了世界第二的游戏设计专业,周围人都说,你牛逼。以后转cs赚大钱,码农工资多高。

但我其实最想干的事 就是请上一堆最好的朋友,在一起玩,就ok。游戏也好,干什么都好,高兴就ok。

也去他妈的钱不钱。

我要设计出让所有人都喜欢的OASIS,和我的朋友们一起玩,然后让所有玩家在里面遇到更多的新朋友。

大概这就是一个孤独,热爱游戏,想拥有更多朋友的Game Player/Designer的一些执念吧。

很多人喜欢电影里的一句话,“Reality is the only thing real”。

我最喜欢的那句话是“I just want games be games.”

希望游戏永远纯粹,感谢玩家一号。

Player One Ready.

READY PLAYER ONE

相关文章

  • Ready player one

    虽然不是太喜欢美国电影惯有的英雄主义色彩 但是新颖的题材不断的惊喜以及始终在线的颜值还是可以打9分的 100多年前...

  • Ready Player One

  • Ready Player One

    The book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movie (at least for ...

  • READY PLAYER ONE

    玩家一号 是我第一部去影院二刷的电影 坦白的讲 剧情很俗套 漏洞不少 主角光环明显 但这不妨碍它很优秀 不只是因为...

  • Ready Player One

    我想,这大概讲了一个现实世界烂透了,大家都活在游戏世界里,主角一路走来拯救世界的俗套故事。但我们仍会看的热血沸腾,...

  • Ready Player One ——

    感觉仿佛被全世界安利的一部电影。虽然不得不再次吐槽海艺的vip厅画质实在是渣爆了,但是仍然不影响座无虚席。大概游戏...

  • Ready Player One

    五月七日 周末双休日停寫了两天,一来是希望可以跟上班时的规律一样,二来想试试停寫后有没有人留意,幸好真的有些铁粉发...

  • ready player one

    这是一味游戏宅和影迷的春药。 比如,致敬到《闪灵》时,237这三个数一出现我就已经笑出声;当电影里提到玫瑰花蕾,...

  • 纽约时报《头号玩家》原著作者采访录

    Ernest Cline, whose novel “Ready Player One” is the basis...

  • 头号玩家 Ready Player One

    昨天上完课和同学匆匆忙忙赶到影院,看了部头号玩家。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震撼而且有意义的电影了。 电影其实讲的主要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READY PLAYER ONE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ee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