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是果的因,果是因的果——散论“若要儿女孝,先做孝儿女”
福居恶地恶地福,恶居福地福地恶。说的是如果是有高尚品德的有福之人,居住在分水不好的地方,时间长了这个地方也就变成了福地;相反的,如果是一个德行浅薄的无福之人,即使居住在风水极好的福地,这地方会随着恶人的恶行变成了恶地。人也一样,自己的福分一定是自己的德行积累的结果,俗语有云,若要儿女孝,先做孝儿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父亲,年纪大了,也没有劳动能力了,儿子对他特别不好,不是打就是骂,经常地呵斥。但是儿女骂他的时候他也回骂,儿女打他的时候他也回打,整个家庭闹得不可开交。有一次,他就去拜访一位老人家,向他说:“我的儿女又是打我又是骂我,对我如此不孝,我生活得很痛苦,应该怎么办呢?” 这个老人就对他说:“我问你一个问题,你必须如实回答我,我才能帮得上你的忙。”他说:“好,我答应你,我一定如实回答你。”老人家问他:“请问,你对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被他一问,这个人很惭愧,他红着脸低声说:“我·······是的,我也会和我父母争吵。” 原因找到了!于是老人说:“正是因为你对父母的不孝,才导致了今天儿子对你不孝敬。如是因,如是果,怨不得别人。
在《孔子家语》上也有这样一个典故:有一天,鲁国的国君向孔子请教,他说:“我听说向东扩展房屋是不吉祥的事情,有没有这回事?” 孔夫子回答说:我听说天下有五种不祥的事,而向东扩展房屋并不包括在其中。
第一个不祥就是“损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就是损人利己,会给自身招致不吉祥。第二个不祥就是“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放弃了老年人不去赡养、不去关心、不去照顾,把所有的关爱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这个家庭就不吉祥了。第三个不祥就是“释贤而用不肖,国之不祥也”:把贤德的人都放任了,任用的全是不肖之徒,这是国家的不吉祥。第四个不祥就是“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也”。老年人不愿意教年轻人了,幼年人也很傲慢,不愿意向老年人去请教,这是风俗的不吉祥。第五个不祥就是“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也”。圣贤的人,有智慧、有德行的人,都隐居起来了。
中国古人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这个地方本来是风水很不好的地方,一个有福德的人去居住了一段时间,风水就变了,变得很吉祥了。假如这个地方本来风水很好,但是一个没有德行的人去居住了一段时间,也会把风水给变坏了。所以关键的不是去找人看一看风水,而是从我们的内心培养起对父母孝敬、感恩的这种品德。
在家中你能够对父母说话和颜悦色,对父母很恭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你的儿女看了,不用你去说,他自然会做这些事。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力量。
其实人之初,性本善是很有道理的,人们不会无缘无故的对你不好,无缘无故的变坏,无缘无故的傲慢起来,无缘无故的隐居起来,这些都是有原因造成的,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原因所在并进行反思!
因是果的因,果是因的果——散论“若要儿女孝,先做孝儿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