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怒汉这部以9.5分的高分刷新我的新认知。黑白、景致单一,只是以一个十二人的辩论开始整个剧目。按以前的我可能不会看这部电影,少了些故事情节,但我竟然看了,好奇心激励我要成为一个理性的姑娘[捂脸](开玩笑)
一个谋杀案竟以最初的11:1的有罪,变成12:0的无罪。我们都相信合情合理的事实和证词。但是在感性兼理性面前,我们坚守的是不是正义呢?那我就来谈谈几点感受啦~
1、新奇
美国竟然有陪审团这个东东,而且可以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公民,他们组成一个团体,最终也能决定案件的胜负,那我就在想警察和律师是吃哪家饭呢?靠十几个人在辩论,如果没有一定的法律和刑侦的常识,如何分析准确犯罪人的证词。在强大人证物证面前,一言之词何以立足于众人面前呢?但看到后来经过我粗糙的学习,原来陪审团在那个房间里所要做的,并非去证明嫌疑人有罪或是无罪,而是根据检方和辩方提供的现有证据,判断嫌疑人是否100%有罪。如若不能,则意味着陪审团有较为可信的理由怀疑证据当中存有疏漏,应当视嫌疑人为无罪。对于身处非陪审团制度国家的人们而言,要求12位成员必须达成全面一致意见的“苛刻要求”有些令人费解,因为这似乎不太符合人们对于“民主就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惯性认识。其实,这恰是民主精神的核心所在——并非以少数服从多数的绝对原则去维护大多数人的权益,而是以尊重每个个体的原则,确保每个人的权益得到足够的重视与保护。
2、偏见
由于嫌疑犯成长于贫民窟,他所代表的人群被认为偷盗吸毒乃家常便饭,情急之中行凶害命也丝毫不令人惊异,那他究竟有没有罪呢,有人看到男孩刺杀父亲的画面,有人听到喊声,加上男孩以前有过不良的犯罪纪录就可以证明他是有罪的呢?我们或许都逃脱不了我们对世俗的偏见,不是嘛?
有个观点我深深的折服:“我们不能确定他是否有罪,或者无罪,我们或许放走了一个杀人犯,但至少,我们提出了一个合理的怀疑。”
3、十二怒汉,十二百态
十二怒汉,展现了众生百态,而且十二个素昧平生的人,都因为这一次陪审改变了很多,有的更加自信、更加坚定,也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受到了较大的冲击。12人又真的是性格各异,每个人都有鲜明的特点,有的人心直口快,有的人憨厚耿直,有的人心不在焉,只关心自己的球赛,甚至推销自己的广告,有的人心思细密,发言逻辑缜密,更有的人性格暴躁,动辄暴跳如雷。然而,有理不在声高,再急切、威严的表述,也比不过逻辑缜密的推理,哪怕他只是非常柔弱的表达,这才是待人接物的正道。我喜欢8号,坚持正义,坚持自己。 在别人的反对高压面前,坚持自己的真的很难得。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雷同,那就雷同吧[偷笑][偷笑][偷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