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天又一次寒潮来袭,九点下班走出公司大楼,嗖嗖的大风往羽绒服里灌。零下六度的上海对于在这个城市没生活几年的我来说,给了一种不一样的体验。
走在红绿灯路口,虽然夜将深,宽阔的大路上还是车来车往,外卖小哥骑着电瓶车从我身份风驰电掣的过,焦急的赶着去完成他们的工作。
电视上,广告里经常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奔波于城市各个大小干道的群体。他们是城市交通安全的隐患,从早到晚不遵守交通规则横冲直撞,真分夺秒不顾一切的奔向目的地,他们是城市温暖的来源,着火处、落水者,都能看到他们助人的身影;他们还是城市无情的证明,业主电梯他们无权搭乘。
我在农村长大,记事的时候就知道父亲,叔叔和村里面的亲戚们在城市里面打工,他们或者做建筑工人,或者做买菜小贩。在很久之前他们就已经在某一个城市奔波,同样是年轻的身躯,同让是感受着一个城市的温暖或者冷落。
在媒体并不发达的那个年代,对他们的关注好像过去的时间一样并未让我们留下深深的印象。网络的发展,放大了外卖小哥这个群体,有同情,有鼓励也有厌烦。可是放大的故事,好像从我们父母那一代人开始就已经存在了。
我们现在的关注大概更像是一种对自己生活的宣泄。从父母到现在的我们都是一样的体味着一个城市里作为打工人的”人情冷暖”。默默无闻的你我,关注着他们,如同在另一面打量着自己。其实,我们都一样,都是“外卖小哥”。
打工人的肩上扛着家庭,扛着事业也扛着生而为人的责任。人生来此一遭,基督教说是来赎罪,佛教说是来吃进人间苦,谁有说的清呢?我想自己清楚了,大概也就了然了,毕竟谁也不会跟你一样有你与众不同的生活体验。
一起做个外卖小哥吧,跟他们一样向着目的地奔波,不管什么方式,因为我们都背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