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天#读书#
20190715
P27-P31
《加迪斯给我三个惊吓》
【关于国际形势和未来发展与加迪斯开展讨论,冷战、逆全球化,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未来的世界又会怎样?三个惊吓:“让它冷着”、“力量平衡”、“全球化退潮”】
约翰·加迪斯(John Gaddis)是什么人?
耶鲁有些国宝级学者, 加迪斯是其中之一。 他专治冷战史, 延伸研究大战略(Grand Strategy) 。 《纽约时》 称, 在冷战史学家中, 加迪斯允称第一。 他著作颇丰, 《遏制的战略》 《冷战史》 《乔治·凯南传》 , 每本都是叫好叫座。
如果有一个人能称得上是美国冷战策略的总设计师, 这个人就是乔治·凯南。 1946年, 他从美驻苏使馆发回一封长电报, 从此改变了世界历史。 电报惊人准确地判断了苏联政权的性质, 为美国建言一场持久的艰难对抗, 并预言了对抗终结的方式。
凯南说, 美国不必击败苏联, 只需要比它活得久就行。 策略应是遏制(containment) 而不是回卷(roll back) , 要在苏联扩张的任何地方予以坚决回击, 但无须强行改变任何既成事实。 这一策略将成功寄望于苏联自我失败, 而不是战而胜之。
冷战居然真的就是这样结束的。 多年后有一天, 在问到美国在苏联
崩溃这件事上做了什么时, 凯南说了个俄罗斯寓言: 牛一直在劳作, 苍蝇一直在牛鼻子上站着, 天黑后回村, 苍蝇兴奋地告诉大家: 我们劳动了一整天! 冷战也是这样, 美国确实做了这做了那, 但赢得冷战的不是这些, 而是向另一个世界展现了自由世界的样子。
【冷战结束了,苏联解体了。但自由世界的样子真的很美好吗?现在的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就是对另一个世界的惧怕和遏制。所以我们是否也无须多言?坚守底线,让大家看到另一个的样子即可】
凯南跟加迪斯约好, 由加迪斯来写他的传记, 所有资料都开放, 凯南事前一个字都不看, 只有个条件: 死后才能出版。 在英美世界里传主与作者如此约定并不少见, 死后才出版, 那么生前才可以说实话。 而且, 毕竟凯南比加迪斯年长37岁呢, 怕啥?
只不过, 谁也没想到凯南活了101岁, 他书中提到的所有人物都死在了前头。 到最后, 凯南很担心加迪斯死在他前面, 那这书还怎么办?两人每次书信往还, 凯南都表示我活得太久了很抱歉。还好悲剧没有发生。 2005年, 凯南去世; 2012年, 《乔治·凯南传》 出版, 立即拿下普立策奖, 成为经典。
【凯南提的要求很神奇,而寿命之长也让履行这一承诺显得更加可贵。信誉,是最重要的。】
我为什么要见一个冷战史专家呢, 哪怕是天字第一号的冷战史专家加迪斯?
因为, 我已看见, 从中国、 美国、 欧洲、 中东, 都传来信号, 世界正在进入动荡年代, 冷战结束以后二十年来的大温和年代结束了, 中国与俄罗斯越来越近, 美国和日本越来越近。 未来世界会不会进入类冷战状态? 我们又将如何自处?
【大温和年代接近尾声,国际争端日益凸显。作者的判断和担忧是会不会进入冷战。基于这个预先的假设向加迪斯请教的时候,有了三个惊吓。】
于是有了我的第一个惊吓。
我问加迪斯, 从冷战能得出什么教训对今天有益? 教训一词, 我用的英文词是lesson。
“首先, 让它冷着。 ”加迪斯答道。
我马上意识到, 我跟加迪斯岔开在两条平行线上。 我最坏也就是想到冷战可能要来了, 从未想过还有热战的可能, 但加迪斯认为, 冷战还不错, 至少是冷的。 他对lesson一词的理解, 不是教训, 而是经验: 美苏毕竟没正面打起来, 这可是个大成就。
这样的啊, 容我消化一下。
“约翰, 你的意思是说, 我们现在已经处于事实上的冷战之中了吗? ”
“不是, 现在没有冷战。 ”
【我们以为面临的是最难的时候,却发现这可能是未来最好的时候。未来可能更糟糕。作者一开始担心未来会冷战,结果别人告诉你,冷战还不错,至少不是热战。是挺惊吓的。】
我长出一口气, 但马上便又噎住, 第二个惊吓来了。
“现在不是冷战, 因为有意识形态才有冷战, 而今天意识形态不是重要因素。 我们今天的世界正在回归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那种力量平衡(balance of power) , 就是俾斯麦玩的那种游戏。 美国、 中国、 日本、 俄国、 欧洲, 五大势力现在很接近这种状态——全球的力量平衡游戏。 ”
力量平衡, 这个词听起来很无害, 但它对应的是下面这些东西:
第一, 各国之间是丛林社会, 惟力是视, 没有共同认可的规则、 原则和价值观。
第二, 各国之间随时调整朋友和敌人的组合, 弱者联合以制衡强者, 但随时拆散重组, 不受观念、 历史以及鲜血凝成的友谊所制约。 加迪斯提到了俾斯麦, 而俾斯麦最著名的格言就是: 政治家就像棋手, 但比棋手更不受规则的约束, 不能说棋盘64格有哪格是禁区。
“天命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一切服务于现实利益,这就是力量平衡游戏的玩法。
国家间的力量平衡游戏主导了几乎整个人类历史, 但最后导出惨淡结果。 欧洲力量平衡的解体直接导向两次世界大战。
可以说, 二战以来的国际社会治理体系: 联合国、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等, 都是对力量平衡的反动, 其内在逻辑是通过共有的规则、 共享的价值观及其载体国际多边机构, 各国合作避免战争。
我自然要问: “现行国际多边体系都要退回去了吗? ”
加迪斯没有给我留下幻想空间: “是的。 多边体系从来都很弱, 联合国从来也没有超越过强国意志, 现在将变得更弱。 问题是, 国际关系的自然状态也就是默认状态是什么? 如果是15年20年前, 人们会说是全球化。 今天人们说是碎片化。 大国各行其是, 在各地区伸张势力已成现实。 全球的力量平衡时代已经到来, 而且各大国各有其体制, 有的威权, 有的民主, 并不共享同一种体制。 ”
我又问: “欧洲统一搞了几十年, 现在英国脱欧, 统一进程逆转这个趋势本身是不是不可逆转? ”
加迪斯: “欧洲统一首先就是个错, 以为全欧洲可以拥抱同一种文化, 而这是荒谬的。 美国大熔炉是个例, 别的地方没有见过。 最终, 欧洲会分裂成两三个部分, 重新回到自己搞过几百年的力量平衡游戏里头去。 欧洲统一这件事, 理念很了不起, 事实上搞砸了, 这就是我的结论。 ”
我试图将话题扳回冷战, 问加迪斯: “五大力量的平衡游戏, 会不会收缩成两大阵营? ”加迪斯认为不会, 冷战两大阵营有特殊原因: 苏联人、 中国人真信马列主义。
都听明白后, 我问了个普通人最关心的问题: “力量平衡的世界危险还是冷战的世界更危险? ”
只是在这里, 加迪斯的回答出现了一丝犹豫。 他不知道答案, 也不相信有谁知道答案, 因为历史没有答案, 两方面的镜鉴都有。 一方面,大国玩力量平衡的时候, 小国的处境会更危险, 难以自立, 更容易被作为牌打出去牺牲掉; 但是, 力量平衡之下也可能维持相当长的和平, 欧洲一战前一百多年没发生大的战事。
总之, 大家都要更小心。
【现在还不是冷战(舒了一口气,那还不错?)现在是力量平衡的状态(什么?就是两次世界大战前的那种力量平衡?!那岂不是更惨?)哪个更危险?不好说...都要小心】
【加迪斯认为不会, 冷战两大阵营有特殊原因: 苏联人、 中国人真信马列主义。没太懂...】
最后, 加迪斯给了我第三个惊吓。 我此前给他写信约见, 提了个问题: 为什么仅仅几年前还显得不可阻挡的全球化, 今天已陷入停顿, 甚至可能开始反转? 加迪斯很喜欢这个问题, 要我去上他的大战略课, 把它作为主导问题提给学生们, 希望能引发持续整个学期的讨论。
自己的问题如此受重视, 我自然感到荣耀, 但也明白原因也在于,有的问题恐怕由外人来提更合适。
【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有的问题恐怕由外人来提更合适。”有类似的例子么?感觉很常见,却又一时半会想不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