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达老师把被害者和责任者心态讲的非常透彻。
我是一切的根源,更重要的是我要知道我到底要改变成长的究竟是什么。
来总结一下这几天上课的内容吧:
第一天:
1.向外求是地狱之路,是欲望,是无底的深坑
向内求是成长之路,自我接纳、欣赏、尊重,爱自己的路
2.我是我的一切的根源:
-我为我人生的一切负责任
-由被害者变为责任者,需要“成长”
-我的内在世界是这样的(因),所以外在世界才是这样的(果)
-如果要改变外在世界,就需要改变自己的内在世界
3.被害者心态:
-责任都是别人的,代价都是自己的。
-我的一切都是别人造成的,主动选择过《楚门的世界》
-倒霉会吸引倒霉
-“我为你改变了那么多了,你还是不改”——用改变自己的方式,试图去“控制”对方(做交易而非真正的改变、成长)
-最倒霉的人生,就是没有责任的人生
4.责任者心态:
-凡我不爽就是我的原因
-在意这个事,就得承担责任
-我没有错,可是我有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快乐、幸福的责任
-我可以改变、调整的是什么
-唯有成为责任者,才能看到自己需要成长的地方(心智模式)
5.懂得承担是成长的第一步,发现到底是哪里需要成长是第二步
第二天:
1.让意识之光照进潜意识
2.觉察是用来看自己的,警察是天天看别人的
3.分别心:用一个对错、高低的标准去评判,如一颗好红豆、一颗坏绿豆。
区分:一颗红豆,一颗绿豆
4. 三十而立(立志),四十不惑(疑惑、犹豫),五十知天命(找到我的天命、使命之路,成就感)
5.每个人都活在一个自己内在世界投射出来的外在世界里——“虚幻世界”,不同人在不同时期去观测量子世界,结果都不同。
6.“真实”的世界——意识100%照亮潜意识,一种开悟的境界,可以看到绝对的真实
6.人对世界最大的认知是BVR
7.“我是谁?”是需要了悟的。真正了悟了,就“回家”了,了悟生死不再恐惧。
8.通常说到的“我”是“意识的我”,是发展出来的大脑皮质意识到的我。
9.活着的感觉,大部分来自于“意识”。了解、觉察自我后,意识+潜意识=整体
10.向外求是欲望,向内求是自我成长,不关注自我成长,也实现不了欲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