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他人交谈,我最恐惧的就是对方冷不防地抛出令人措手不及的问句:“你懂我的意思了吗?”听此一句,我往往心里一惊:对方是否已在之前的谈话里埋下了绵延于千里之外的草蛇灰线?我如此后知后觉、驽钝又不上道的人,如何能懂得对方的言外之意,听得出弦外之音呢?
俗言道:知人知面难知心。有些人,有些事,禁不起旁敲侧击的试探,跨不过画地自限的楚河汉界,到不了暗流汹涌的心海彼岸。
“你懂我的意思了吗?”原来,话语并不剔透明了地承载着字句表层的意思,遂而揣测对方植入话语中的用意是否太深潜难懂,以致有了这样的顾虑?因此,对方才会担心我并未察觉其话中有话。
是不是我想得太多了,总以为对方是要我选边靠拢,表明立场?若回答我懂得对方的意思,就显示两人默契十足,同属统一战线。若回答我其实不懂得对方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则赤裸裸揭示了我并未把心思放在他身上的事实。
或许,是我想得太多了,这才是症结所在。对方可能只是想确认我的理解是否正确,或是担心他的意思被歪曲了。面对面的谈话,可不比书面的交流容易,因为一说错话就驷马难追,无法删除或重新来过。曾向最好的朋友寻求迷惑,朋友言之凿凿地指出:“就是担心你想到别处去了,所以对方才有此一问!”我只好无奈地下了定论:可见是对方多心了,或是想得太多了,而我则想得太少啊!
有太多的事情并非仰赖三言两语,就可以将其中的轻重拿捏准确。话中暗藏的玄机,或委婉隐晦的心事,既不能揭示、道破,我们总是得学习练就了然于心的深厚内功,对语句咬文嚼字、推敲琢磨。就如人生的种种,你来我往的沟通并非风行无阻,而试图传递的意思要么挂一漏万,要么就是百密一疏。
“你懂我的意思了吗?”或许这个悬吊于话尾的问句,是因为提问者以为自己的繁密思维似乎跑得太快、太远了,于是想回头确认别人是否跟得上。
转念一想,在人海茫茫之中,能找到心有灵犀的知音人,无须多番揣测对方话中的意思,实属难能可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