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日头条真文化
拾缀 | 活动心眼的妙喻

拾缀 | 活动心眼的妙喻

作者: 眺山 | 来源:发表于2020-05-17 18:47 被阅读0次

语言表达的正确靠语法,语言表达的艺术化则要靠辞格的运用,尤其是精妙的运用。读《曾文正公嘉言钞》则是常见这样的辞格之妙

【1】

“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这无疑是客观的实在,揭示了一种人的心智发展规律。当然,这心智是在三个主要方面的:志向,智力,意志。但在曾公此言中,就“活动心眼”来看,则重在智力、意志两个要害。

【2】

人,何以“活动心眼”以开发自己的智力、磨练自己的意志呢?曾公言:人之心“如泉在地,不凿汲则不得甘醴,如玉在璞,不切磋则不成令器。”如是修辞格的表达,真是形象生动,这就是语言艺术了,其本身也是“心活”“活用心”——艺术化用心的典范。在此,我们就要深切反思自己:中小学教育中,自己对“修辞方法”掌握得怎样?说话是终身的本领,离开校园后,自己是否注意或注重语法修辞的继续养成,或加强这方面的修养呢?“口水”一辈子不大好吧?

【3】

心智(智力+意志)“如泉在地”,贵在“凿汲”——持之以恒“凿汲”“如玉在璞”,贵在“切磋”——坚持不懈“切磋”,这是自不待言的,但关键在于用什么而“凿汲”和谁而“切磋”,这是更为重要的作为所在。显然,用经典著作为“工具”来“凿汲”自己的“心泉”才能得“甘醴”,常用经典著作中的学问来“切磋”自己的“心璞”才能成“令器”,是为最经济的,也是可以最为日常作业的。因而,问题就在于愿不愿意、是否勇于和善于,尤其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了。

【4】

“如泉在地”地“凿汲”自己的智力,“如玉在璞”地“切磋”自己的意志,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用心”,这种“用心”最在于耐心和潜心,浮躁与浮华是大为“伤心”的。当然,自己对自己都不“用心”,是不在我们这个“凿泉”“磨玉”的话语范畴的。


相关文章

  • 拾缀 | 活动心眼的妙喻

    语言表达的正确靠语法,语言表达的艺术化则要靠辞格的运用,尤其是精妙的运用。读《曾文正公嘉言钞》则是常见这样的辞格之...

  • 拾缀 | 铢积寸累的功夫

    【1】 曾国藩的“成事法则”是可以聚焦在“大处着眼,小处下手”上的。其“大处着眼”源自宋代陆九渊的“立乎其大”,“...

  • 拾缀 | 说“风骨”

    读思《曾文正公嘉言钞 • 书札》,遇见“风骨”概念,即:“风骨者,内足自立,外无所求之谓,非傲慢之谓也。”由此,引...

  • 拾缀 | 正逢其时的阅读

    【1】 书信,写给亲朋挚友的真心之言,也是真切理性的交流。以情取理,化理为干法。 【2】 “庸众的狂欢”,于各互联...

  • 拾缀 | 差异的是眼光

    【1】 人世间最差异的是眼光,尤其是思想之眼。“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艺学上的这句经典,该是最好的...

  • 拾缀 | 走自己的道路

    【1】 做一个走自己道路的人。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因就在于这样的人往往是“开辟道路的人”。但是,人生有非凡趣味...

  • 拾缀 | 精妙的“气慨论”

    在《曾文正公嘉言钞 • 书札》中,有一段曾公与胡林翼的心语之“气慨论”,即“悍鸷之气与骄气”“安详之气与惰气”的逻...

  • 拾缀 | 略说“识人”

    危难之际见真情,这是通识或常识,无须多言。曾国藩亦强调于危难之中识别人,自有其深刻道理。然而,我却质疑:自己真的会...

  • 拾缀 | 寻味“得人论”

    再次重读《曾文正公嘉言钞 · 书札》,一句“阅历世变,除得人以外,无一事可恃”让我陷入了深长的思索。 人生一世,除...

  • 拾缀 | 琢磨“不说假话”

    “信只不说假话耳,然却极难。”曾国藩的这句话耐人琢磨。 【1】 人,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说假话。这该是显然的。至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拾缀 | 活动心眼的妙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bn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