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练字&书法
诗情画意二十七天一一莫知我哀

诗情画意二十七天一一莫知我哀

作者: 木子清澈 | 来源:发表于2020-10-17 21:04 被阅读0次

“今和昔、来和往,雨雪和杨柳等字句毫无缓冲的冲突对撞,让我们感到个体生命的流逝与虚耗,在无穷无尽的时间里能算得了什么呢?在无比广大的自然面前,个人的苦难即便痛彻心骨,又能占据个什么位置?在人类存在的永恒困境面前,行道迟迟,载渴载饥,道途漫长险阻,身体饥渴难耐,不过是无比渺小的一点微尘而已,正是这样的渺小感,才令人不由得我心伤悲,人生天地之间任何良善而敏锐灵魂,都会感受到这种逃无可逃的存在之悲,这种伤悲无人可诉,无人分担,真是莫知我哀。

曹植“始出严霜结,今来自露晞”“昔我初迁,朱华为希。今我旋止,素雪云飞。”

杜甫的“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颜延之“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等等,莫不来于此。”

读了一篇讲《小雅.采薇》的文章。非常喜欢文章中的一段话,并把它摘录下来。这段话分析了这首诗千百年来被人推崇备至的8句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千古名句里深蕴着存在之痛。

我不仅神往了!忽然想了很多!

如果人类没这种莫知我哀的存在之痛,也许艺术便不会诞生吧!我相信,所有经典的作品都是在诉说这种存在之痛!

想起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主人公期特里兰克,放弃中产阶级的收入与家庭,去一处海岛寻找生命存在的意义。用画笔抒发存在之痛。其实毛姆这部小说的原型是画家高更。记得看过一本讲高更的书,书中内容大部分已经忘记。但是只有一句话记在心里。说高更用画笔去追寻人类的终极哲学命题,“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追问生存之痛这也是优秀的艺术作品的终极主题吧!

古希腊神话里西西弗斯的故事也在诉说这个主题。西西弗斯是科林斯的建立者和国王。他甚至一度绑架了死神,让世间没有了死亡。最后,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写西西弗斯这个故事的人,不过是借西西弗斯这个意象来诉说他心中的莫之我哀。即生存之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孔子对生存之痛的喟叹!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这是陈子昂的悲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孟子的呼求!

原来生存之痛,会一直横贯在人类从生到死过程中!因为有它才诞生了许多许多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因为它才能让人有创造的动力!肉体终会腐朽,而创造的各种有价值的作品才会长留!

而创造也是从这痛,这哀中解脱的一条路径吧!

今天练字,最糟的是“我”字,不会处理!饭要一口口吃,字要一个个练,加油,致自己!

相关文章

  • 诗情画意二十七天一一莫知我哀

    “今和昔、来和往,雨雪和杨柳等字句毫无缓冲的冲突对撞,让我们感到个体生命的流逝与虚耗,在无穷无尽的时间里能算得了什...

  • 莫知我哀

    今天天气变冷了,昨天还是艳阳高照的,可能入秋都南方就是这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

  • 诗经抄写2 〔小雅·采薇〕

    我心悲伤 莫知我哀

  • 诗经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2017-12-27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我心伤悲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开阳阁|莫知我哀

    一、雨雪霏霏 月珑二十三年,西夷大举突袭巫月西南边陲。 元月将至,在未有任何前兆的情况下,巫月西部三城十二镇近二十...

  • 失忆(20)掌心的温度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带着迷...

  •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伤悲,如果能够诉说,有人能明白,也许就不叫伤悲了。或者说,这是一种最浅层次的伤悲。 伤悲,如果无处诉说,就真的叫伤悲了。

  •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我想把武汉的生活写出来,才发觉那段生活竟然是那么的悲哀,我不想写了,我想把我在深圳的生活写出来,因为它还在我脑子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情画意二十七天一一莫知我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mf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