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随着年岁的增长,存在小丽心中的心梗,并没有减少多少。
面对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以及公婆的到来,她的内心开始焦虑,惶恐,逃避,不想面对现实!她试着向老友诉说心中的焦虑感,老友总是奉劝,过去的就让她过去吧,谁能无过,度量大一些,毕竟是一家人。
小丽口上是应付说,放下了。但内心,确实永远也放不下。就好比打碎的镜子,是没有办法再融合成原来的样子,即使是破镜重圆,那也是有裂痕和伤疤的圆。
“我死了以后,你们谁也别回来看我,也别管我们!”小丽回想起婆婆当时的控诉的内容,仍然历历在目。
婆婆哭泣的诉说着,心中满是对于小儿子和儿媳妇的怨恨和对大儿子的亏欠。大儿子离婚时,她很自责。若不是离开大儿子一家,来照顾小儿子的两个孩子,仍然和大儿子继续生活,大儿子一家肯定不会散。
但是她没有想过,现在社会在进步,儿子们的婚姻已经不是她能够做主的时代了。若是小两口感情好,奔着同一个目标去奋斗,哪怕是没有钱,也会好好的过日子。若是小两口感情不好,哪怕再有钱,那迟早也是要分开的。
小丽两口子在一起是裸婚,是奔着爱情嫁给老公。两个人都是外地人,现在能够在一个二线城市落脚求生存,是两个人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和汗水,餐餐省吃俭用,才有现在的家。
想到两个人为了节约,同吃一碗饭,租着一个月200元没有厨房没有厕所的一间民房。刚刚工作不久的他们,知道婆婆家来年春季种地缺钱,毫不犹豫的把手上仅有存的5000块钱寄给婆婆家。
公婆刚过来南方给他们带孩子,小丽满心欢喜,给公婆买这买那。穿的衣服是从上买到下,从里买到外,吃的喝的没有断过,总担心亏欠他们。
在孩子们还没有出生前,小丽爸爸来给小丽催生(老家风俗),因为公婆北方人,做饭都是大锅炖,口味也不同。看着小丽挺着即将生产的肚子,还给他做饭,小丽爸爸回老家后哭着和小丽妈妈说,心疼女儿当初选择嫁的这么远。
孩子们出生后,小丽除了工作时间,回到家就干家务活,周末总是早早起床,买菜做饭,伺候着一家老小,从不怨言。
“妈,你这是干什么呢,都是一家人,就算是嘴里的牙齿,也会上下碰一起的时候。既然一起过日子,多少肯定有矛盾,说出来解决不就完了吗?”小丽说着,手里抱着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还睡在床上。看着傻站在门口,用手拦住拧着行李要走的公婆,默默流泪的老公,小丽既心疼又无奈。
“什么一家人?当初你大哥出车祸时,问你们借钱看病你们借了吗”
“你有问过大哥,我们借了没有吗?出车祸那年,我们买的小产权房要一次付清,当时没有钱把老家的房子卖掉了,还钱给人家,手上确实没有钱,但我们发完工资当天,就汇给大哥5000块!难道他没有告诉你?”
“我不知道,也不想管!你们谁我也不管!”
“你不了解情况,那你还说我们没有借。我们说话得评良心,我知道你们偏心大哥他们,因为你们一直跟他们生活在一起,他们离婚,确实心疼,毕竟大嫂17岁就进了你们家门,你也一直把她当女儿,什么都向着他们。可是这个也是你儿子,虽然说从20岁离开家去外地上学,但怎么说也是你儿子不是?........”
此时公公把持不住了“你怎么还不打她,看把你妈给气的!”
公公一巴掌扇过小儿子的脸。
小儿子拉着小丽往房间走,小丽吓傻了,因为从小受家庭影响,就害怕打架啊,吓得她直接打电话报警了。
警察来了后,说家务事,管不了,双方互劝了一下,希望双方冷静处理一下,批评小儿子不会做人,巴拉巴拉的一堆说,然后就走了。
过了一会,小丽抱着一个孩子送到婆婆房间,把孩子放下,说"妈,你们就别走了,你们走了孩子怎么办?都是你从小带的,你走了,她也会想你们。"
婆婆看着放在床上的孩子,哭着说“不走了,舍不得。”
小丽就回到房间,带着另一个孩子睡觉。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婆婆敲了敲门,说“XX,我们走了,你们好好的。”
一夜未眠的小儿子,赶紧起床。小丽带孩子没有出门也没有说话,默默的留着眼泪。
小儿子回来后,哭着和小丽说他爸妈坚持要走,怎么拦怎么劝也没有用,他送他们上了去火车站的公交车。
小丽回想起,前一年,孩子们刚满一周岁的时候,因为是双胞胎,孩子们走路也较晚,孩子们到15个月左右才学会走路。
公婆在南方住了不到两年时间,想回老家看看,刚好回去需要重新办保险,计划国庆前后回老家一趟,小丽和老公也都安排好了假期,差不多前后半个月时间。
老两口回去办完事情在老家待了几天,刚准备回来时。大儿子开摩托车追尾了,出了车祸。此时大儿媳也意外怀孕了,刚好一起做了手术,确实也是没有人照顾。老两口因为预定好了来小儿子这里,所以大儿子车祸后,也没有见到面,直接来到小儿子这里。也是过度的担心大儿子安慰,天天早晚哭,看见小丽两口子就流眼泪,诉说大儿子的不幸遭遇。
因为离得远,小丽两口子也没有去看望,发了工资临时凑了5000块寄给大儿子。
老两口在南方是一天都呆不住,吵吵闹闹要走。
那个时候因为孩子小,又刚学会走路,孩子也是比较闹腾,婆婆就一天到晚的骂骂咧咧。只要小丽两口子在家里,就指桑骂槐的说一些话,比如说为什么要生这么多孩子啊,孩子一天到晚的吵闹,要出去,腰疼胳膊疼。
周末一天,小丽想着从老家带回来的米都生虫子了,赶紧拿出来晒晒整理一下。其实小丽心里也有怨言,怪罪公婆偏心,而且整天在家里吵吵闹闹,心里不舒服。因为房子小,也不想看着婆婆整天哭丧着脸。
谁知道,突然婆婆开口大骂了,说一些难听的话,老两口是拧着包就要离家出走啊。
记得那次离家出走的前几天晚上,家里也是吵吵闹闹,小丽抱着一个孩子去广场玩,没多一会,老公也抱着一个孩子出来了,看着哭红眼的老公,问怎么了,说是被他爸打了几巴掌。小丽心想,什么年头了,还真动手打人啊,反正是老子打儿子,不犯法。或许真的是小儿子不懂老人的心理,只能用武力解决,活该被公公打。
第一次老两口要走时,邻居怎么劝也没有用啊,死活要走。小儿子开车送他们,婆婆说,”你若是开车送,就躺在地上让车子从我身上开车压过去“。
小丽听到这句话,心都寒了,真的是没有见过这样彪悍的老太太啊。要不是小儿子长得像老两口,真是怀疑是否为亲生的。
小丽事后也总结了一下老两口的两次出走的原因,一是老大车祸,二是老大离婚。老太太的心思都是放在老大身上,人在草原心在汉。
不能责怪老两口,手心手背都是肉。毕竟他们和老大一家子生活在一起多年,从老大出生起到现在可能都没有离开过。小儿子是从20岁离开家,至今在外边也是待了十多年了。人是有感情的,在一起生活久了,感情就越深。即使过来小儿子这里生活了两年,那也是抵不过大儿子的一句话。小儿子在这方面就差很多,嘴笨,不会说温暖人心的话。
老两口的第二次离开,对于小丽内心的打击非常大,一是孩子们小没有人照看,二是工作,对于一个80年的妈妈来说,照顾两个孩子的同时还要工作,确实是难为了。
小丽找到了小区内的托管班,将刚满两周的孩子们托在那里,每天晚上下班后,再去接。
有一天,小丽下班晚,去接孩子们,老师说老大特别懂事,刚刚学会说话的老大,安慰老二说,”弟弟不哭,妈妈一会就来接我们了“。说完小丽内心崩塌了,眼泪顿时就落了下来,抱着孩子们默默的流泪。这个梗深深的烙在了小丽的心里。
2周岁的宝宝都还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怀里撒娇,走路都要抱抱的宝宝,而小丽的宝宝们就已经开始独立上学了。
成长的历程是痛苦和心酸了,但也收获的很多,比如坚强。
现在回头想起,小丽还是要感谢当初公婆的离开,才成就了今天的小丽。
孩子们很好,小丽两口子也很好。
心中的梗,希望随着年岁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或许会慢慢变淡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