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当代作家思想&文化视野&观察
一思配图文摘(18)——《回归生命的本源》01

一思配图文摘(18)——《回归生命的本源》01

作者: 臻念 | 来源:发表于2020-08-11 00:05 被阅读0次

摘自:《回归生命的本源》

作者:[美]马克·尼波

译者:胡馨

配图摄影:真念一思

配乐: Silver Days from Nurturing Rain   (制作:Dan Gibson )

Dan Gibson(丹·吉布森),1922年1月19日生于加拿大的蒙特利尔,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自然录音大师。从小生长尼加拉瀑布附近的农庄里的Dan Gibson,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用影像记录周围的自然景观。1946年他成立Dan Gibson制作公司,专门从事自然音乐的录制和后期加工制作。

《回归生命的本源》,读这本书是一种仪式、一次滋养、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转化。合上书页后,我感到更优雅、更敏感、更感恩生活、更热爱生命。这就足够了。

在床头放一本马克·尼波,让它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为你的灵魂提供疗愈与升华。                                                                                                                                        ——译者

我们时常会想,等我挨过这段困难的日子、当我不再软弱、当我病好了、头不疼了或不再忧伤的时候,我就会强大起来,就会找到自己的根本。 但生活教给我的恰恰是正好相反的过程。正是因为我们摔倒了,才有机会去触及万物的根本。没错,摔痛会让我们惧怕,我们也会想马上爬起来。但不管我们想从哪里进入生活, 不管我们在哪里跌倒,我们其实是被指引着抵达这里的。 从物理的、超自然的、灵性的或情感的角度讲,我们都有机会去感知自己脚下的大地。当我们站稳脚根,就会感受到身体中那股生命的脉动,这个时刻,我们就开始感知到万事万物的根本所在。 

就在我们最意想不到的时刻,路障成为我们前进的道路。 就像破裂的门能透过屋外的阳光, 摔裂的果子引来歌唱的鸟儿一样, 破碎的心能让世界进来。因为我们一度隐藏的内核终于被摔开了,露出甜蜜的内在。于是,我们就这样获得了成长。

生命旅途的终点是什么? 是“身体中那股生命的脉动”, 因为那是我们连接“万事万物的根本所在”。这就是回归生命本源的实质。因此,生活的实质,其实不在于我们外在的经历是什么,而在于我们是否体验到了生命的脉动。而这是一个重要的修行法门。

我们大部分人受到的教育是,如果我们努力工作,如果谨小慎微、不犯错误,我们就能破解生活的密码, 不会再遇到麻烦。尽管这些教诲在某种程度上有用,但人生在世的道理却并非如此。 从一开始,我们就必须紧紧地追随发生在我们身边那些富有活力的事物,从此,丰富的体验就会滚滚向我们涌来,我们会不断地遭遇苏醒与沉睡、躁动和平静、喜悦与痛苦。 我们的目标其实并不是要消灭这些状况,而是从那个鲜活的根本出发,驾驭我们的生命之舟……

觉醒的第一个功课就是敞开我们的心灵,这样我们才能直面生活的贻赠,而只有直面应对,珍藏在心灵深处的真理才能得以显现,这也是灵性的真理。 实现开启的第一步,就是不断地放下身上的包袱,对生活的赠予说:“好”。 对生活说“好”,无论苦乐与动静。在接纳和投入中,成为生命活力的信徒,而“灵性的真理”,也就在我们活起来的时候得以显现。

当无处可逃,只能退到当下。当下不管多么令人痛苦,由于其确定性,反而让人无比平静。没有人能够戳破它或将其拿走。当下就那样简简单单地带着光存在于此。于是,那个出于绝望而非智慧的我,开始努力在每一个闪光的当下时刻中获取平静:从一个当下时刻,再到下一个当下。我卑微而惊奇地发现,原来,每一个当下时刻都是进入头脑澄明的入口,而这种澄明其实就蕴藏于世间万物之中。我还发现,每一个时刻都蕴藏着一克永恒的真理,一旦我们不去拒抗当下的体验,生命之河的闸门就会缓缓开启,我们就可以投身于一直准备好将我们托起的生命之河之中。

大部分乐器都是中空的,因为不空,就无法产生音乐。吉他和弦乐器都是中空的,鼓是空的,笛子也是空的。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必须空,才能产生音乐。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乐器,经历将我们的内在掏空,这样我们的灵魂之音才能得以释放。

人类从睁开眼睛那一刻起,就在寻求一种意义。但是在向外寻求的过程中,我们却忽视了最重要的意义其实一直都深埋于我们的内在。 不管生命旅途多么艰辛,生活都是让人振奋的。

更多精彩内容

尽在专题:一思配图文摘

不断更新中,敬请关注赐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思配图文摘(18)——《回归生命的本源》0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ry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