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已经收官,该剧以其优秀的制作和演员精湛的演技征服了一票剧迷。《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是吃货担当,他在剧中几个吃东西的片段也带火了西安的食物,据说其中的火晶柿子在该剧播完之后价格翻涨了很多倍。时下,对吃的关注空前高涨,甚至有人一吃为生,靠吃也能赚的盆满钵满。放到现在,张小敬绝对是吃播界的网红。

我也是一个吃货,由于工作原因,只能晚上追剧。结果每每看到剧中吃的片段,减肥计划瞬时化为泡影。几次在深夜里,边看张阎罗呼哧呼哧咥没事,自己也就着一碗泡面大汗淋漓。在吃的同时开始思考,在张小敬几近疯狂吃东西的背后是不是隐藏着某些人物性格呢?
一、张小敬挨过饿,对食物比普通人更看重
张小敬原本是兵,而且在烽燧堡死里逃生保住一条性命。在烽燧堡坚守的时候,粮草食物断绝,要冒着生命的危险去猎狼为食。因此,张小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是首先想到的是填饱肚皮,即使死了也不让自己做一个饿死鬼。因此在他重新回到长安城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咥了水盆羊肉,而且还要双份肉,中间还要来两个火晶柿子换换口味。吃的大汗淋漓之际,由心而发的大吼了几声。这是典型的关中人咥水盆的习惯,一直到今天水盆羊肉馆里行家吃货也是把汤吸溜的呼呼乱响。

有过挨饿经历的人,吃饭有一个特点,喜欢吃汤食。如果我们稍微留意,你就会发现,汤食是社会底层最喜欢的食物。张小敬就是这样的社会底层人物,对汤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迷恋,正因如此他喜欢吃汤面片,而闻染因为由于喜欢张小敬,所以不断试验怎么样把汤面片做得更劲道、更好吃,在张小敬来他家里的时候每每都做汤面片给他吃。
二、张小敬想通过吃追求一种内心的踏实
《长安十二时辰》演绎的是十二个时辰内发生的故事,十二时辰也就是现在的24小时。第一次看剧的时候,有一个疑惑困扰着我,24个小时内张小敬怎么能吃那么都东西呢,而是按照他吃的食物(水盆羊肉、火晶柿子、手抓羊肉、油锤......)的热量,是有些太多了,就是大活动量也不需要这么多热量。

就在那几日,观看另外一部电影的时候,忽然想明白了。不知道有没有看过吴京的导演处女作——《狼牙》,电影主人公阿布(吴京饰演)和张小敬有几分相似。阿布也是一个孤独的英雄主义者,他每次吃饭的时候都吃的特别快,而且吃的特别多。一次惠英红饰演的人物问阿布,为什么吃这么多呢?阿布回答“吃饱了踏实”。
我想张小敬疯狂吃东西的背后,应该也是这个原因。张小敬从死牢里面拉出来,被赋予特殊的使命,虽然他有强大的内心,但是面对死亡随时可能降临,难免也会心里发虚。为了缓解这种心理短板,一般人都会疯狂填饱肚子。可能正是这个原因,自古以来死刑犯了解前,都要给吃饱饭。正如俗话所说“肚里有粮,心中不慌”,只有不断的填饱肚子,张小敬才能踏实下来,才能战胜内心的恐慌,勇敢的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三、通过食物慰藉自己
张小敬其实是一个悲情人物,强大的外表之下有着无法慰藉的内心。从始至终,他都背负的太多,他想做好士兵、想做好战友、想做好大哥,特别是他想做一个不愧对良心的好人,为了保护长安无辜百姓免遭横劫,他几乎舍弃了自己所有的一切。但是即使这样,他还是无法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他保护不了战友、部下、亲人,最后连长安的百姓也没有保护。

如果时间允许,我想张小敬肯定会躲在某个角落大哭一场,为周围的人,也为他自己。但是他没有时间,一个又一个任务逼着他咬牙往前走,不断的去完成下一个任务,努力在下一个节点将这场浩劫扼杀在萌芽当中。因此,在每一次稍作停顿的时候,他都会吃东西,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能量需要,更多的是想通过食物慰藉自己悲凉的内心。
食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它能带给我们希望,更能在我们失去依靠的时候填补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