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鸡蛋壳 90

1 从小不被待见,却很孝顺
我爸出生于1958年重阳节,阳气很重,特别适合现在镇宅师这个行业,很多蛇鬼神说,还有尸体都不害怕。
因为出生就是双花眉,就是四个眉毛的意思,被亲人们说成是小鬼附身,曾在生后两天被丢弃在麦地里面,仍然顽强的活下来了,并被疼爱自己的奶奶(我的老奶奶)救了回家。
回家并没有像其他两位弟弟(我的两位叔叔)一样被优待,一直住在烧火做饭屋子里面的草垛堆里,因为不会说话更不被待见,直到8岁才张口说第一句话。
就算没有感受过自己的亲生父母的(我的爷爷奶奶)一丝温暖,但仍然很孝顺,跟着我的老爷爷学习木工的手艺,基于刻苦努力,勤奋好学,没日没夜的钻研,最终很快拿到了三级木匠的荣誉,和老爷爷一样的级别,开始赚钱养家,把大部分的钱交到爷爷奶奶手里,只留下一点点买猪头肉拉馋,去赚钱的路上赤脚走去,鞋子挂在脖子里,担心鞋底被磨烂了又要花钱买。
下河放飞自我的时候捉到了鱼拿回家给奶奶,鱼是两位叔叔的,汤才是我爸的。
即使这样,爸爸心里仍有一丝温情,主动替爷爷奶奶分担,供叔叔们上了学。我们小时候跟奶奶出去,永远是跟在后面一直走一直走,而奶奶怀里面抱着的永远是叔叔们的孩子。
压倒爸爸心里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爷爷奶奶检举揭发了二姐和我的计划生育,并拿到了奖励,这是爸爸心里最痛的点;是叔叔婶婶们连夜瓜分了厂子,打伤妈妈住进了医院,一切亲情在爸爸心里烟消云散,仅存为零。
2 离开老家,让我们接受城里人的教育
在叔叔婶婶们与我们家打官司时,家里贫瘠的只能去菜市场捡菜摊周围丢下的菜叶子充饥,苹果是按袋子买,这样买便宜,即使贫穷,爸仍然坚持我们到城里租房子住,接受城里的文化教育,接触城里的孩子,感受城里的生活氛围。
因为没钱,房东一涨价我们就要搬家,哪里便宜我们就搬去哪里,随着我们的长大到十多岁,初中可以住校,这样不但省下一笔租房费用,而且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开始自己学着洗衣服,支配每日开销。
结果是让爸爸喜上眉梢的,我们四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三个成为正式党员。
3 老家办厂,失败后反转收场
1998年正值老家当地为了鼓励私营企业老板,年产值达到一定数额,可以参加镇领导的选举,这使得爸爸干劲十足,起早贪黑一心扑在年收益上,不成想,两位叔叔和爸爸心不在一起,要爸爸懂得他们在厂里的付出,要分红,不然就分家。
爸爸在外跑业务,被合作伙伴坑的分文不剩,从河南郑州步行走了近一个月才回到家,中途只靠餐馆的剩饭剩菜填饱肚子,剩馒头蘸剩菜汤,到了家,满脸的胡子,模糊的五官,像霜打的茄子,连我妈都没有认出来。
工人被叔叔们遣散,冷藏厂的冻品被偷偷贱卖,整个厂子垮掉,还收到了叔叔们的起诉书。一审我们败诉,审判员里有叔叔的熟人,二审胜诉,本家舅舅通过关系了解到这位审判员与叔叔的私下勾当。
厂里再也没有往昔的热闹景象,爸爸将厂房分隔出租,然后在靠近路边的一长段,请人指导,自己跟我妈亲自动手盖起来一大长排的平房,正对我们附近的小学,最后把围墙推倒,外面的人这时才看到一大片房子早已屹立其中。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镇政府派人来实地测量平方,进行拆迁工作,人生在此反转,家庭开支不再是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4 60岁参加学习,头脑灵活不生锈
源于二姐做业务员,做培训工作,结交了很多当地的很多老板,老板们参加很多课程培训,于是二姐给爸报名,开始排斥,节俭了一辈子,觉得浪费钱,不愿意参加,索性二姐说是争取来的名额,免费的,不用浪费了,才把爸引进这个圈子,从此爸爸有了吹牛的地方,有了演讲的听众,小时候不说话,现在是超爱讲。
不管是教练技术还是核能者联盟,很多人称呼爸是老爷子,很多人愿意听他讲以前创业时踩过的坑,犯过的错,有人专程跑到家里听他絮叨,他的好多同学还说我们守着专家却不好好学习,纯属浪费资源。
爸爸现在的社交圈子很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在里面有了前所未有的超级自信,像个老顽童博得年轻创业者的喜爱。每个月一期的课程,每个月一次的聚会,都会到场参加,全程参与,全力付出。时常上完课后,去看他几日未见的那一片小菜地,有时拔点菜给他的同学们,很乐呵。
有时候看着爸爸,觉得他也曾是个小男孩,在这个世界的前半生,经历过那么多的艰辛,一生不知吃了多少辛苦委屈,好舍不得。如果有时间隧道,我真想穿越回去,给年少时的爸爸送去他最喜欢的猪头肉和烟,告诉他我是他未来的女儿,我会在未来给他好生活,叫他不害怕人生。
倍加珍惜和他在一起的日子,坐在一起不说话也很温暖,想到了这样一句话: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父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父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爸学会了用微信,不会经常烦扰我们,却会经常在群里冲我们喊“家里有好吃的,谁来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