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放弃,就别回头了。这是开营时送给自己的一句话。
我与怀左这个团队结识是在2018年,那个时候的我还在读大学。
除了每天混迹于学生会与社团也没有什么别的想要做的事,闲暇时就去图书馆看看书打发百无聊赖的时光。
忘记了通过什么渠道,认识了怀左学长,机缘巧合的加入了他们刚有雏形的读书会。
但我在经历了一次读书分享以后就败下阵来,慢慢的淡出了这个社群。
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自己真的是不懂得把握机会,也不懂得坚持热爱。
虽然之后大学零零散散的也读了很多书,大概两个集装箱,现在和别人说的时候都会把自己感动到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但是,没用!
01读书真的无用
大学里读了那么多书,现在也做着与看电视、追综艺的同学一样的工作,拿着一样的工资,没带来名也没带来利。
不但没比人强多少,还要遭受着很多人的冷嘲热讽,时间长了还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
为什么明白很多道理,却还是不能很好的过完这一生。所以,读书是真的没用。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优秀的人?难道真的是天赋异禀?
前两天看了一本书,叫《朋友圈的尖子生》,里面提到了一个广告圈红人——李叫兽。
李叫兽从小就特别痴迷各种理论,但他不仅仅是痴迷,最重要的是他会将讲理论应用到实践。
就用打架举个例子,打架是青春期少年生活极其重要的事情,但是所有人都没认真思考过究竟如何才能取得打架的胜利?下次打架又要用什么策略,怎么样能打赢?
但是李叫兽做了和他们完全不一样的事情:买书学习,也就是说,李叫兽是唯一一个研究如何打架的人。
他把教人打架的书买回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删除掉相悖的观点,找出相同的策略,研究腿该怎么踢,拳该怎么出,然后大量的练习。
很快,李叫兽通过不停的研究和大量的实践成为了最能打架的孩子之一,小时候的"成功"经历,让他长大以后也保持着刻意练习的习惯。
每次读书学到一个商业理论,最少会联想到五个成功的商业案例,并去反思这个理论能如何解决自己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
通过大量不断的刻意练习,李叫兽在25岁的年纪就成为百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总裁。
所以,当你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以后,一定要思考一下,这个知识会如何改变我的行为?将来我可能会怎么用它?
因为很多人的问题并不是缺乏知识,而是到了某个时刻想不起来应该用什么知识,而这种提前设想,就可以形成一种“自动触发”。
再次遇到这个问题,不会再用之前自己无意识的原则去决定做什么,而是会立马想到读过来的道理,让自己做的更好,变成自己的阅历。
学以致用是对读书无用论最好的反击。
02 兴趣和职业只能二选一
去年十月份从父母那里搬出来后,这是我人生最孤独的一段时光。
整个房间空空荡荡,即使我发出了声响,也不会有任何回应,所以尝试着和朋友一起打游戏。
三天的新鲜感过后,又让我感到很无趣,下班后依然跑步,只不过之后会坐在外面的椅子上,看人来人往,车流不息。
那段时间我只是想有点人间烟火气。直到参加共读计划,找到了学习共同体-蜕变书屋。
让我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的人和我有相同的爱好,只不过散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这遥远的相似性不仅仅一次让我感动,还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用心做、坚持写,这一次,绝不走丢。
营销是我的职业选择,写作是我的兴趣,大概在一周之前,它俩还相互独立,这也给事事都要做的完美的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白天忙工作,读书写作的进程就被其他小伙伴们落下好远,白天应付工作,省下来的时间用来看书,一个月下来工资少的可怜。
不禁感慨,难道上班族就不配有自己的兴趣,有了自己的兴趣就要活得像一只狗吗?
直到遇到了芬芬小姐姐还有荣强哥,芬芬小姐姐将自己的健身与写作相融合,荣强哥把投资和写作相结合。
“工作”与写作两不误,同时还可以形成差异化的IP定位,这一点,也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专业理论的阅读,再加上写作中要不停的思考怎么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不断的去打磨文字,努力的将理论与自己的生活、工作相结合。
现在的我,工作与兴趣两不误。每天都很心安,心安,就是坦途。
03 痛苦竟然会上瘾
再次选择写作的我,现在已经坚持快小一个月了,每天都在颠覆之前的自己,逼着自己去坚持自己热爱的东西。
即使再忙也会翻翻书看几分钟,没有时间写出来今日的思考,也会在脑袋里仔细的想一下自己今天做了什么,哪个地方还需要改进,三省吾身。
因为我知道,一旦打开了坚持的一个缺口,那股憋在心里的劲儿就会像漏了孔的气球,全部倾巢而出,只留下干瘪的躯体。
其实我也只是因为失去过,明白了放弃它的代价太大--写作可以随时放弃我,我却不能离开它。
至于写作对我意味着什么?写作只是我喜欢的事,也仅仅只是想坚持一辈子的事。然后做自己喜欢的事,以此来虚度年华。
坚持阅读,坚持反思,坚持写作,坚持做自己热爱的事,最后竟然发现主动的选择承受痛苦是一件上瘾的事。
这一次,和悦己说过,不会再次走丢。这一次,答应过自己,再放弃,就不会回头。
网友评论